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识 货\姚文冬

2021-09-21 04:30: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经常光顾一个平台,那是个听戏的好去处,有许多珍稀的戏曲视频让我过足戏瘾,也慢慢成为一个“识货”的人。最近看了一段新艳秋一九九四年在天津演出的实况,那年老太太都八十四岁了。这段视频十分火爆,首先是弹幕,一条接一条,如同密集的雨线,手机屏幕就仿佛被一帘雨幕遮盖了。这些弹幕,都是戏迷发自内心的赞美与惊叹,有许多解读更是内行到位,令人大长见识。再就是老太太出场,仿佛一朵云飘上舞台,那种轻盈与飘逸,足见程派应具备的太极功夫,于是掌声如暴雨突降,倒是与那弹幕音形合一了。这段视频我百看不厌,除了惊叹老太太“玩意儿”好,更感动于戏迷“识货”。

  天津是什么地方,有名的戏码头,多少名角都曾在这里“翻车”,任你多知名,哪怕唱倒一个字,敷衍了一个小腔,一个身段偷工减料,都难逃戏迷毒辣的眼睛。这就叫“识货”。我也把这个平台,当成了心目中的“戏码头”,亲眼见许多名家,在这里受追捧,也在这里“翻车”。就是这同样的唱段,点开另一位程派老艺术家的视频,就没这么火爆了,单说那出场,不见轻移莲步,但只见抬脚迈入。弹幕与评论也是寥寥无几。至于一些青年演员,被诟病者屡见不鲜。

  京剧之本,无外乎就用一个词代表:“玩意儿”。唱、念、做、打、舞,都是玩意儿,艺人就是打磨玩意儿的人,一出戏从九岁唱到九十岁,其实是一辈子磨璞成玉。识货的人认得好玩意儿,玩意儿好了,自然也就有人识货。但打磨玩意儿不容易,识货更是一种能力。

  我不喜欢“小鲜肉”们演的影视,感觉就像一篇文章,文字华丽,但内容空洞,倒喜欢一些偶尔出场客串的“老戏骨”,哪怕只是跑龙套,因为那举手投足,都是好玩意儿。现在,好些明星热衷于靠综艺、偶像养成节目造势,不但无演技没作品,还培养了不少盲目粉丝,这些粉丝低智到令人咋舌,更别侈谈识货了。借用李渔《比目鱼.别赏》的话说:“毕竟是兄识货,方才那个女子,初见便好,过后思来,也没有什么回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