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灯下集/诚实生命的深情告白\赵平莉

2021-09-21 04:30: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当呼吸化为空气》简体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对于这个亙古不变的人生课题,古往今来,各种答卷可谓汗牛充栋,不计其数。在这其中,《当呼吸化为空气》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光芒夺目,令人难忘。

  本书最特殊之处在于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作为一位顶尖的神经外科医生,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既是一位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肺癌病人,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作家。在无数遭受病痛折磨的个体中,“医生+作家+癌症病人”的多重身份,使他成为了那个既能书写疾病、又能探讨死亡的最佳人选。在被癌症折磨的最后岁月里,他用动人心弦的文字写就了一曲蕩气回肠的生命绝唱,令读者重新思考生命的真谛。与此同时,本书的序言作者与后记作者也为全书增色不少。两篇序言都堪称经典。吴承瀚原本将成为保罗指导的第一位学生,无缘跟随保罗学习的他倾尽全力将该书引入内地,并撰写序言介绍保罗其人;作家兼医生亚伯拉罕.维基斯是保罗的同事,他点明了此书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份礼物”,“你会见证虽死犹生的奇迹”。两篇后记也同样精彩。作者的妻子露西以医生特有的冷静与女性特有的细腻,详细解读了保罗文字背后的故事与意义;中文译者何雨珈则以幼年丧父、大病住院的特殊生命体验精准地呈现出保罗的所思所想和生命历程。

  全书最令人难忘之处则在于保罗用文字构建的鲜明对比。起初,保罗以简短而生动的文字交代了他从怀疑患病到基本确认患病的始末。紧接着这个让读者深感不安的序曲,保罗带领读者沉潜到岁月的河底,回溯他生命的源头。一位从年轻时代就开始对人生进行深刻思索与积极探索的青年才俊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的探索、对梦想的追求……种种明亮的回忆让读者看到了生如夏花之美。

  随后,保罗的文字一改激情与华美的基调,原本美好的生命倏忽间被死神盯梢和跟踪,原本绚烂的生命忽然被一团浓重的阴影所笼罩,原本欢乐的生命之歌忽然充满了悲怆之音。保罗以字字血泪、句句悲歌,描摹了死神来临前的自己:他的抗争、他的恐惧,他的痛苦、他的幸福,他对生的无限眷恋、他对死的无限悲哀,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他对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他对幸福消逝的巨大遗憾、他对病痛折磨的无力抗争,他对险恶病魔的深切痛恨、他对战而不胜的无尽沮丧。然而,所有这些并非他生命最后旅途中的全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冷静、他的博爱、他的超然。他既是病人,也是医生,即便在主治医生建议他放弃医生的职责时,他也岿然不动,甚至重返手术台,一次次挽救危重的生命,哪怕他要为此而增加药量、忍受剧痛也在所不惜。同时,他也深入研究自己的病情,试图完成自我救治。这些悲怆的抗争与沉静的接受,则让读者体会了死如秋叶之美。

  就这样,生之绚烂与死之静美在保罗的笔下构成令人震惊的对比,就仿佛是在低沉的乐曲里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对于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情感冲击,是一种生动的生命教育,也是一曲振聋发聩的生命呼唤。

  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写给幼女的谆谆嘱托。保罗的文字在这里戛然而止,死神让他放弃了作为父亲的幸福。阅读这一段欲语还休、掏心掏肺的文字时,读者将体会到保罗巨大的悲痛。那是一位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陪伴女儿的父亲的悲痛,也是一位行将离世的病人无法以文字表达的悲痛,读来催人泪下。

  除此之外,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珍贵的视角。比如,对医学院解剖课栩栩如生的描述,对爱情、婚姻、家庭与友情等情深意长的回忆,对医患关系冷静客观的思考等等。他甚至还谈到了纾缓医疗这个沉重的话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以一句“我准备好了”来完成他对生命尊严的最后守护,留下的是他对生命的眷恋与热爱,是他对死亡的坦然与担当,是他对家人的责任与照顾。

  人终为灰土,书终以传世。保罗虽死,文字犹生。他的文字将他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告白永远地定格在人们的心中。实际上,这不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活着的书。它以生动的文字和动人的情感叮嘱每一位读过它的人,要珍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欢乐、坚守爱的承诺。正如他在书中引用的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福尔克.格莱维尔的十四行诗所说:“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共赴永恒生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