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超过三亿人受抑郁症(Depression)以及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所困扰。另有研究显示,从一九九○年到二○一○年,受抑郁症影响人口增加百分之三十五点七,这个阶段正是科技飞跃发展黄金时代,人类生活质素大获提升,然而抑郁症反而增加,可见情绪抑郁者并非对物质生活不如意、不知足,可能是经济发达同时也伴随了竞争加剧,生活中出现更多的欲望、压力和烦恼,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抑郁的感觉相信不少人体验过,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遭遇过伤心痛苦的事,面对挫折抑郁也是必然情绪反应,好在大多数人经旁人开解、自我调节会逐渐释怀,随时间推移而慢慢淡化;但小部分人程度较严重,抑郁到无法调适且长久持续,即可能患上抑郁症,必须接受治疗以防病况恶化。
单从生理方面看,抑郁症是一种发生在脑部的疾病,因为脑内某些化学物质失衡,患者脑中神经传导物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的浓度都较常人低,进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但实际上抑郁症也受心理与社会因素所影响,无法归因于单一成因。
“病从口入”人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常受人忽略。古老的中医很早就注意到心理影响生理的现象,古籍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所以中医处方常着重“身心兼顾”;近代西医也发现许多病是身心关联的,如:偏头痛、心肌梗塞、胃溃疡、肠躁症等,每当情绪恶化时病情也加重,所以当有抑郁等负面情绪时,需寻找解决良方,不能坐视不理。
如今多数的抗抑郁西药,都是靠补充脑部血清素来达到抗忧郁之目的,然而这些都是人工血清素,长期服用难免有各种副作用;中医治疗则是注重固本培元、改善体质,慢慢调理身体至能够自行制造充足的血清素,尽管中医是温和少副作用的抗抑郁选择,但中西医各有所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应是以中西医共治为宜,不可自行断服西药,因为抑郁症可怕之处,在于跟自杀有密切关系,有时一念之差足以酿成悲剧,所以请大家多关怀身边人,遇上别人忧郁悲愁,毋须千言万语,道声关怀与安慰,或可解人心结,正如星云大师所说“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做好事,举手之劳功德妙”。
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脑退化症”问题日趋严重,一项最新研究指出:长期维持负面思想,脑部会积聚导致阿兹海默氏症的蛋白,增加患脑退化症的风险,值得医学专家及全社会关注。大部分老人都患有慢性病,时常因为病痛折磨而心情沮丧、悲观消极,所以在医治其身体疾病之际,也不能忽略长者的情绪安慰,鼓励老人抛开负面思维,减慢认知能力的衰退。
医学证明勤做运动及保持开朗微笑,可以刺激脑内“快乐因子”多巴胺及血清素的生成,有助纾缓抑郁和压力。另外推荐龙柒编著《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一书,通过情绪管理提高幸福指数,用乐观驾驭悲观,在心中种一棵“忘忧草”,靠自己摆脱负面情绪,不药而愈,才是对抗抑郁的最佳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