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閒话烟雨/点石成金\白头翁

2021-11-30 04:27: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黄金进入流通领域后,就进入到寻常百姓家。穿金挂黄似乎是身份的标志。民国初年,男人们追求的显赫是:戴金丝眼镜、挂金链子怀表,女人们讲究金戒指、金耳环、金镯子。看见过印度的贵妇人,似乎更爱“亮黄”,凡是能装饰上黄金的地方,手上、指上、腕上、脖上都有黄金饰品,金光闪闪;头上、耳上、脖子上,闪烁金光。脚腕上、脚趾上,也要着金挂饰,有的绸缎裹衣外还要加一条黄金的束带。

  中国人对黄金的辨别有独特的办法,自古就懂黄金入火不焦、入水不腐、入地千年不朽。真金不怕火烧。印度人检验黄金还是黄铜的办法是唯一的,送金店,用试金石;用天平,测重量。中国老百姓特有的办法,放在嘴里咬一咬,贴近耳朵听一听,屡试不爽,中国人对黄金的特性太熟悉了。寸金寸斤,黄金之重,百物莫比,才有吞金而死,《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尤二姐便是吞金而亡。

  中国人的黄金梦还在于有创造性,有研发性地去做黄金梦,圣人化土为金,点石成金。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做帝王梦的高手,也是做黄金梦的专家。所有的帝王追逐的梦都离不开长生梦、梦永生。

  二○一一年,元代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拍出逾四亿元的天价,画的那位举家入山修行的稚川就是东晋时代的炼丹大师葛洪。葛洪在其炼金著作《抱朴子内篇》中坦言:“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炼金炼丹,金融于丹,故名金丹。葛洪说得有根有据。《史记》中司马迁记载方士李少君就对汉武帝讲:“祠灶则至物,至物而丹砂可化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为益寿……而事化丹砂诸药剂为黄金矣。”这是中国历史上炼金术最早的确切文献记载。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一五六年,大汉王朝朝野中兴起了炼金潮,无论君臣百姓谁不想化腐朽为神奇?谁不想圆了自己的黄金梦?

  汉武帝以后,炼金炼丹,服金服丹渐成风气,汉宣帝、汉成帝、汉哀帝,迷恋热衷程度一帝超过一帝,逐渐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成为社会追求。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极力推崇炼金术,至唐,几乎到了登峰造极之地。

  唐代的历代皇帝,王公大臣,直至平头百姓,人人皆做黄金梦,长寿梦,成仙梦。从唐太宗开始,唐穆宗、唐武宗、唐玄宗等皆因为过量服金丹,年轻壮年时便呜呼哀哉。他们忘了,吞金而死的道理。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有一段极形象深刻的“黄金论”:“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醜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谁不想做黄金梦?即使那梦是残梦、噩梦、白日梦,梦醒原知一场空。莎士比亚做过黄金梦,似乎只有莎士比亚才真正懂得,黄金梦不是好做的。   (“黄金梦”之八,标题为编者加,全文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