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维港看云/是时候大力推动普通话学习\郭一鸣

2021-12-03 04:27: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两文三语”包括英语、粤语和普通话。/资料图片

  特首林郑月娥刚刚结束访问武汉回港,武汉的朋友对她的普通话水平赞叹不已,觉得很多武汉人的普通话不如她说得好。的确,我在武汉念大学四年,知道武汉人的普通话水平很普通,n、l不分,r、l混淆,没有zh、ch、sh,但林郑月娥的普通话没有这个问题,卷舌音很清楚,只有个别发音不太准确。其实林郑的家乡浙江属于吴语方言区,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人,和两广两湖等地南方人说话一样,都没有zh、sh、ch,可见她是下过功夫学习普通话,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学过汉语拼音方案的。我相信,特首的普通话水平为她在内地民众心目中加分不少。

  香港回归前后,坊间曾经出现学习普通话的热潮,公务员培训课程就有一门学习普通话,商界要北上发展,更是趋之若鹜,曾经听闻有富豪重金聘请北京来港的新移民上门教授普通话。政府提倡学生要掌握两文三语,“三语”包括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知名国际学校普遍采用“普教中”,教育当局也推动官校津校“普教中”,一些没有“普教中”的学校就开设“普通话”科,聘请母语讲普通话的北方人士任教,各大书店的普通话教材林林总总,当中不乏内地版本。事实上,回归后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高官,普通话水平普遍大有长进,很可惜,这股学习普通话的热潮近年至少是在一些学校未能持续。一方面是教育当局没有制订相应的机制去鼓励学校和家长积极支持学习普通话,例如小学升初中的派位计分,普通话科成绩可有可无,不仅比不上中、英、数、常等科目重要,甚至比不上体育和音乐,家长希望子女升学入读名校的心理固然无可厚非,但学习普通话却渐渐成为聊备一格的兴趣科目。而更严重的是,在整个社会日趋泛政治化的情况下,学习普通话也受到政治干扰而变形,一些人别有用心地将普通话和白话(广东话)对立起来,刻意挑起普粤之争,危言耸听声称学习普通话将导致广东话消亡,煽动年轻人借抗拒普通话来抗拒“一国”,在两年前的“黑暴”期间,竟然发生有人因为说普通话而遭暴力攻击,情况令人震惊。

  现在,香港正在重回“一国两制”正轨,是时候光明正大推动学习普通话、讲普通话。几天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推进语言文字改革,提出普通话到二○二五年全国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文件要求确保少数民族初中毕业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件提及,要深化与港澳台地区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支持港澳地区普通话教育,合作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港澳地区普通话应用水平,亦要加大与港澳台地区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力度,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展演、语言文化研修等活动。文件还提出要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在科技术语、中文信息技术、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笔者印象中,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港澳地区普通话应用水平”,并且提出具体落实的方向和方法,这是十分罕见,显示中央已将学习和应用普通话,视作香港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应有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范畴,换言之,教育当局未来在推进学校普通话教学时,不仅要强调普通话是交流和沟通工具、工作上有实际需要,而且要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高度,去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才不会将普通话当作“普通科”,才不会像推动“普教中”那样虎头蛇尾。而所谓普通话影响广东话传承云云,只要看看上海、广州、潮汕这些地方的民众日常用当地语言交流丝毫不受影响,就知道纯属无稽之谈。至于师资不足等技术性问题,只要当局有决心,一点不难解决,例如港漂一族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操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但他们在内地从小学到大学都讲普通话,大部分人可胜任教授中小学普通话,也可以当推普义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