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缤纷华夏/北大红楼的名人办公室\霍无非

2021-12-06 04:27: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上)和陈独秀办公室。\作者供图

  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北京五四大街瞻仰向往已久的北大红楼。这幢落成于一九一八年的百年建筑,楼高四层,因外墙用红砖砌成而得名,在当时青灰一片的四合院群中,格外红耀亮眼,庄重大气。

  一百年前,红楼是北京大学文科、校部和图书馆的所在地,从落成的一刻起,红楼与红色形影不离,不仅外表的楼体赤红,内涵也与朝霞映亮晨幕的红彩极为相似,是近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建党策划、筹备和党组织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

  走进红漆地板,修缮一新的红楼,首层到三层的六十五间展室,有六间按原样复原。惊讶地发现,整个首层原来是图书馆的区域,体现了北大创建一流图书馆,营造优雅读书环境的大手笔,用阿根廷人博尔赫斯的话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红楼图书馆就是最好的天堂之一。

  进出各个展室仔细观览,见北大好几位名人的办公室设在首层。东南角的图书馆主任室,李大钊曾在此办公。这间办公室与其他办公室的不同之处,是墙边放一旧藤椅,东面和南面各有一窗,采光充足,满室亮堂。确实是这样,这位留八字胡,戴细框眼镜的图书馆主任,自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伏案疾笔,写下《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多篇文论时评,写倦了,倚在藤椅上歇会儿。他亲自上讲台,讲授《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点亮了师生们心中的灯,与志同道合的陈独秀等人密议建党大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最终坚守信念,永不叛党,大义凛然走上北洋军阀的绞架。

  另一位建党创始人陈独秀的办公室,挂着文科学长室的门牌。这间二层东侧朝阳的大办公室,摆着报架,室中有桌一张,椅几张,桌上陶瓷茶具若干,可供数人开小会,作书写用,看得出,北大对这位爱穿西装的江南才子十分厚待。一九一八年十月,受聘北大的陈独秀搬入这间办公室,在这张桌前,“南陈北李”约上张申府、高一涵等人围桌而谈,商议创办《每周评论》事宜,茗淳谈兴浓,话到自然成,就这样,《每周评论》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创刊,编辑部就设在这间办公室内,与上海迁来的《新青年》等报刊相互呼应,形成进步舆论的格局,对于反帝反封建,弘扬新文化,以及五四运动的产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亦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载体。

  首层西侧的图书馆阅览室门旁,摆放着一张书桌,一张靠背椅,桌上有毛笔两管,墨盒两件和翻开的宣纸登记簿,这是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时办公的地方,办公条件与他人明显不同。据介绍,这对漆光乌亮的桌椅,加上室内另一张大桌,均是原物。对面四张合并一起的大桌,桌上的报架夹着报纸,读者就坐在那儿看报。一九一八年八月,毛泽东组织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和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来到北京,经李大钊帮助,在图书馆谋得这份工作,管理十五种以上的中外文报纸,在一片窸窸窣窣的翻报声中,登记读者姓名,填写卡片等。他还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负责登录图书。尽管收入微薄,但好学不倦,旁听讲课,主动与李大钊等名师探讨学问和救国救民的道理,“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成为建党的又一位创始人,日后扛起中国共产党的大旗,武装斗争打江山,建立了红色的新中国。

  首层东侧朝阳一面,有间校长蔡元培的办公室。四下打量,这里实在没甚特别,至多是多了夹着报纸的报架,写字枱也比别人的考究一些。桌椅后面靠墙的落地书柜,摆上《墨子春秋》《秋公案》等古籍和大量外文书,这个书柜不设门,完全敞开,柜中一目了然,是它的独特之处。以小见大,联想到蔡公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也是敞开式的。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七年,他任北大校长,革故鼎新,整顿校风,开放女禁,活跃学术,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校内传播,还抽出有限的经费,给图书馆购进含社会主义内容的书籍资料,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红色思潮提供便利。知人善用,力邀“民族脊梁”鲁迅作兼职讲师,来校授课。在他宽容有度的“掌门”期间,北大涌现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成为最富有朝气的高等学府。

  还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联络人、北京共产党小组的主要筹建者张申府所在的登录室,一桌配双椅,两个人可面对面做事,旁边即是李大钊的主任室。这些按原样复原的名人办公室,大多设在图书馆区域,一是职务使然,他们多数人的工作岗位就在图书馆。二是身兼校内进步报刊的主笔或编辑,能静心撰稿,查找资料也方便。三是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了解他们的读与思,引导学生“读书不忘救国”。

  不老的北大红楼,不老的名人办公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