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饮馔短歌/浅解江户前\吃吃君

2021-12-10 04:28: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八○五年出版的《职人尽绘词》中的《江户前大蒲烧》。\作者供图

  吃寿司,常听到“江户前”三字,人云亦云却不知其真意者一大把。江户是东京旧称,此地原本河道密布,是个名副其实的水乡。明治天皇迁都后,城市发展及河道治理逐渐令东京水乡韵味尽丧。

  江户前原指江户城(目前皇居位置)前的河道海湾──即以江户城为中点,西至羽田、东到旧江户川河口(现东京迪士尼景区东侧)的内侧海湾。相较于狭义的东京湾(由三浦半岛观音崎及房总半岛富津岬所连成的直线以北的范围),江户前的范围更小。

  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江户前三字逐渐有了其他含义。旧时江户盛产鳗鱼,江户子(江户っ子)认为本地鳗鱼品质最佳,非他乡的“旅鳗”可比。文化二年(一八○五年)出版的《职人尽绘词》中绘有《江户前大蒲烧》,画中店前女子招揽客人道:“本店皆为江户前,并无外地鳗鱼。”可见在当时,江户前三字特指本地鳗鱼。

  江户湾有众多河流注入,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养分,因此渔获丰富。逐渐地,江户前三字不再局限于鳗鱼,而成为此处所产海鲜的统称。虽然当时江户前三字尚未与寿司挂鈎,但这种联系逐渐变得紧密起来。

  十九世纪中叶喜田川守贞(生于一八一○年,卒不详)在《守贞谩稿》中记载了当时寿司店常见的题材(ネタ)。日本对虾(车海老)、小肌、虾松(海老そぼろ)、银鱼(白鱼)、玉子卷、海苔卷、星鳗等已广泛使用。

  在江户时代,金枪鱼被视为下等鱼,当时名店皆不屑使用。但随着金枪鱼渔获的增加,一些大众寿司店开始用其做握寿司。一家名为惠比寿鮨的寿司店发明了金枪鱼酱油渍(渍け),他们将金枪鱼过热水后用酱油微渍再捏製寿司。这一做法逐渐流行,如今金枪鱼酱油渍是江户前寿司的典型题材之一。

  早期的握寿司以酒粕醋(即赤醋)和盐来调和米饭,并不添加砂糖。虽也有用米醋(白醋)的店舖,但酒粕醋占据压倒性优势。江户时代缺乏冷藏设备,故多数食材都需用盐、醋或酱油醃渍;一部分食材则是烹煮后再用来制作握寿司。这样既可保存更久,亦可增加风味。

  即便在冷藏技术发达的当下,部分食材依旧需经过盐、醋或酱油的醃渍,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风味,例如小肌为代表的光物(光り物)。当然二十世纪初以来,由于保鲜条件的改善,直接生食的寿司题材大量增加。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江户前”开始用来指代主流的东京风格握寿司,成为一整套题材选择、处理和捏製手法的代称。以此手法制作的寿司都可称为江户前寿司,而不再受食材出产地局限。与之相对的,还有些地方风格的握寿司,最著名的非九州前莫属,但代表性店舖有限。

  江户前的内涵是处于不停发展中的。比如,江户时期认为油脂多的鱼低档,如今却十分受欢迎;金枪鱼油脂丰富的部位更收获了大量拥趸。食客口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切都有可能改变。

(寿司杂谈之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