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稍缓,惟寒流袭港;港岛街上虽然依然是人人口罩半遮面,预防输入病例扩大和传染,但出街市民显见多了不少。超市内迎节过年商品堆积如山,残年急景气氛弥漫橱窗、街巷。终于,香港渐渐恢复了她昔日美丽模样。
沉静的书市也在春于远方的呼唤下慢慢复甦。虽然再也罕听到昔日那种畅销书榜重磅图书畅销、一纸风行的消息传来,读者邮购某一本书的事情不断告急。像香港图书文具业商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这样的业界社团,就不时为属下会员着想:四月,租费全免地在新蒲岗社区商场举办和发动几十家文化单位、书商的小型展销;七月,为会员在香港书展争取适当的权益;时序进入冬季,又以巨大的气魄,发起一个名为“惜书家园.助梦飞翔”的捐助图书的活动,获得巨大的成功。
十二月二十三日,有关部门举办了捐书仪式,场面感人。共有二十八家文化、出版创意产业单位共捐献了价值约五十万港元的图书和文化用品,接受机构是关注弱势族群的新家园协会。代表约一千个基层家庭的十几位小朋友也上台和捐助机构代表们一起合影。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香港的读书风气,一向只是一般,这些年在港铁车厢中,不少港人都在刷手机,主要是玩游戏或睇片,看报纸和读书的人少之又少。不过难能可贵的是香港的儿童依然保持读书的热情。曾经有好几年,联合国公布,香港儿童的阅读得分都在前几名,虽然可能带有被动性,与家长的压力有关,但只要走进各社区的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图书角,就可以看到不时都有人满之患。最令人激赏的还是,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还长了脚,增设了流动服务。他们安排了汽车图书馆,定时到各社区,给香港家庭以借书和还书的方便。我就看到很多家长陪同小朋友走进像货柜改装的这类流动图书馆。在任何社区图书馆借的图书,还可以就近在这一类到你家楼下的流动图书馆归还再借新的。
在这次的捐赠仪式上,看到十几位小朋友,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子女一路成长,无不和课外阅读息息相关。小时候,每遇香港书展,都会给他们几百元书费,让他们进场自由选择喜欢看的书,也从不带功利性。而书籍给予他们各方面潜移默化的滋润,尤其是心灵方面。这确实非常重要,需要未来十数年我们才看到在他们身上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如果说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冲击,那是如假包换的事实,比如图书过剩压仓,占据空间,非常浪费,没能到达读者的手上,无异于废纸一堆。然而,换个思维和做法,赠书予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则变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出路。社会仍有失业、破产、贫困等民生问题,或因疫情而加剧;香港不少弱势社群,需要我们关注;在一些穷困家庭里,孩子们温饱勉强,莫谈拥有图书,那对于父母而言犹如百上加斤。
没有书籍阅读的孩子是可哀的,文化低落的城市也是一种落后的标志。幸亏,香港的文化人依然献出大批图书,温暖孩子们的心,太值得一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