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二○二一的告别\小 杳

2021-12-29 04:27: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本周六即将踏入二○二二年。\资料图片

  社区小公园里,紫荆花落英洒了满地,一地粉红。抬眼望去,两棵巨大的紫荆树,与其他树木一起,几乎遮盖了小公园的篮球场、凉亭、健身区域。这个城市,比比皆是恣意漫生的参天大树,与“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建筑特色形成鲜明对比。树木显得特别巨大磅礴,舒展大气;公园道路显得特别纤细紧凑,见缝插针。

  海味舖门口,年纪不小的老板模样的人在收拾东西。旁边一把轮椅,坐着一位更老的婆婆,看起来是母子俩。老母亲一边看街景一边看儿子做生意,儿子一边做生意一边陪母亲。前来购物的年轻人,身着短裤人字拖,与婆婆的羽绒服棉鞋也是鲜明相比。

  圣诞节期间的香港,中环写字楼下、海边草坪、天桥、公园,到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外佣。穿着自己民族的长裙,叽哩哇啦讲着自己的母语,逛街野餐聊天,敲着手鼓跳舞,鼓点穿透闹市喧嚣,行人的脚步也不自觉地带了节奏。酒店的staycation爆满本地客。夜晚街头时有畅饮后呼啸游蕩的西人。小酒吧晚上十点后才开始迎来客流高峰,一桶冰啤,两友对酌。亦有人夜半牵狗閒逛──这个时辰,不知是狗狗与主人谁不想睡,是互相成全还是互相迁就?也许动物都习惯了这个城市和主人的节奏,成了香港不夜城之“不夜”元素。

  有鲜花店挂起明年春节、情人节的营业时间表。这一丝丝信息起初未以为意,当我起笔写作本篇时,才发现:这是二○二一年最后一篇了。本周六就是二○二二年了。

  人们已经开始回顾一年大事。虽说疫情肆虐两年仍未看到尽头,但每一个经历过二○二一年的人,不得不说这确实是值得铭记的一年。于我们的国家,更是精彩纷呈的一年。

  在香港,媒体也在回顾一年大事,但一如这个城市一向的七嘴八舌特点,所谓“大事”众说纷纭,难有共识。一些榜单上,男团掀起全城追星热潮、特区政府派五千元消费券振兴经济、中环街市活化重张、××豪宅创亚洲最贵纪录等赫然在列。品味视野“很香港”。

  毋庸置疑,这一年是香港拨云见日、曙光初现的青史级年份。三月,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用制度保障“爱国者治港”原则。新选制下的两场重大选举,一千五百人的选举委员会、九十席的第七届立法会先后于九月、十二月顺利完成。香港正步入休养生息、良政善治的新时代,也是小城的大时代。

  对于个人,这一年,一座小城厮守到底,出也香港,入也香港。父亲故去二十载,母亲两年未见,小宝两年未见,只能遥祭敬拜,隔空思亲。维港云海又陪伴一年,总体上雾霭多霞光少,不如去年好看,但这不捨昼夜的相伴亦是香港给予的一片温情。

  许多事情,当初在经历过程中,惊心动魄、焦虑忧心,到了回首之时,却理性得近乎无趣,波谲云诡的起伏藏入平淡如水的文字,古今诸事,俱付笑谈。只有自己知道,经历过后,变作了精神的筋骨。也有许多事情,当时只道是寻常,时过境迁后沉思回味,却发现点点滴滴,弥足珍贵,难遇亦难求。

  一次次回首展望,有的人变得更加厚重沉静,有的人流于庸常世俗。一年年奔波劳顿,于有的人是蓄势修炼,于有的人是消磨空耗。对于史册,不论日子过得多么鸡零狗碎,总有一些精彩值得铭记。对于生活,不论时代如何宏大,一代一代总是在柴米油盐中琐琐碎碎。

  人到一定年龄,更加感叹时光飞快,不再像孩提时代有那么多梦想愿望,但纵使日子过得再平淡,纵使岁月打磨了冲劲,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敷衍。依然会尊重每一份柴米油盐,精心营製,热气腾腾;依然会相信柴米油盐之外,还有无限的趣味、想像和可能性,还是会好奇会憧憬,还是会为星辰大海流泪,为苔米小花感动。

  年代的告别似乎不过是新桃换旧符一瞬间。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做《一次告别》,其实告别不是一幕一场一次,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心理上的留恋不捨,抢救似的试图把过去每一个稀松平常的场景都拍下来记下来,以留作将来的念想;然后是心里的撕扯,告诉自己此时此刻此地将不再属于你,要学会适应,撕扯的过程很痛;然后才是物理上的告别,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未来终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在一个寻常的时辰,一个寻常的场景,突然触发一个久远的记忆:

  那个岁末冬日之晨,天上飘着微微寒雨。老旧的楼宇间,电车叮叮当当缓缓驶过,海风携着雾气拂过,黄的落叶,粉的花瓣,落在狭窄街巷的红砖上,落在你的小伞上……

  那是遥远的二○二一年,你的香港,我的香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