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有不少广东歌的内容是关于名与利的,譬如一九八二年有一首由顾嘉煇作曲、郑国江写词、徐小凤演绎的歌曲名曰《随想曲》,里面提到名利的地方有两处,包括一开首的“前望我不爱独怀旧/名利我可以轻放手”以及中段的“渴望是心中富有/名和利不刻意追求”。又例如张德兰的《人生于世》(一九七八),歌词有“个个去争/引诱你是名与利”。另外,许冠杰亦有两首代表作提及名和利,分别是《浪子心声》(一九七六)与《急流勇退》(一九九二)。《浪子心声》讲到“人比海里沙/毋用多牵挂/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而《急流勇退》的歌词也一如歌名,讲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所以歌曲开门见山即说:“名成利就人人想拥有/谁料此刻只向往自由”和“求名逐利时常多争斗/尝尽圈中的欢笑泪流”。
小凤姐与许冠杰这几首作品不约而同地带出一些讯息:纵使名利是人们趋之若鹜、朝思暮想的,然而它们只是过眼云烟而已,是转瞬即逝的,而且跟心灵富裕和自由自在相比,名利根本不屑一顾。
歌曲说的道理无疑是好的,告诫世人别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歌词也渗透着豁达与逍遥。可是活在现代社会中,“名”,暂且不论,“利”却是绝对避不开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不是都要用“利”去解决吗?要是水果店、面包舖、鲜肉档和超市的生意亏蚀、无利可图,那它们早就关门大吉了,我们还能买到食材或日用品吗?如果巴士公司、电车公司、小轮公司年年蚀本,我们每天还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退一万步说,我们去银行开户或选择电讯商时,不也是会光顾一间能提供优惠、赠品或迎新奖赏的吗?
没错,现今很多企业都有组织义工队去行善积德,例如送爱心包、探访老人院、绿化大自然等等,贯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传统美德。关爱别人当然是值得表扬的好事,不过,大前提是先把自己弄好,如果公司营运出现困难,或者入不敷出,相信营运者已经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心思关顾他人?由是可见,“利”这个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清高地摆脱的。
坊间有句话叫“有情饮水饱”,意思是只要双方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就毋须理会物质和金钱,日见夜见足矣,咸鱼白菜也好好味,哪怕一贫如洗。但大家问一下身边的女性朋友,可会愿意嫁给一个每餐只能带你去吃快餐店、逛公园、没钱买生日蛋糕和圣诞礼物的男人?所以坊间也有一句谚语:“钱不是万能,可是没钱就万万不能。”
太史公司马迁几千年前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有先见之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