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生在线/品茶读诗\鲁力

2022-01-12 04:25: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知不觉新的一年又来了。在疫情肆虐的两年里,我因商务关系往返内地和香港两地七次,被隔离一百七十五天。这次在珠海隔离中,我在酒店里每日泡上一杯清茶,时隔多年后重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篇,甚是惬意。小时候上学,背诵唐诗可能是不少孩子的苦差事。不过唐诗中有些名句,往往会在童稚的心灵上激起阵阵美感,荡漾着些许幻影,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一些美妙的回忆。窗外,阳光暖暖地斜照窗台,树绿了,花开了,广东的冬天恍如春天。孤独一人坐在沙发上,一杯茶,一本诗集,一缕阳光,伴着我阅读,忽有一种“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飘逸感觉。

  诗是一种很玄妙的文字,是一种直抒心臆的文学体裁,是文学的高度凝练。古人云,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种气势,那种宏伟,都让人壮怀激烈,叹为观止。在少年时代读唐诗,更多的是吸取其中的激情、历史责任和忧天下的公心,感受诗人挥斥方遒的胸襟与祖国江山的秀丽。

  记得四十年前,与妻前往武夷山度蜜月,那是一个春节。武夷山的春天湿冷,当年没有多少游人。我们二人携手沿着九曲溪漫步。此情此景,妻随口吟了两句诗:“林寂大山寒,飞鸟行踪孤。”我愣了很久,一直想续上后两句,直到蜜月结束都想不出佳句。这次重温《唐诗三百首》,又想起此事,增添了些许底气,在房间里搜肠刮肚,终于凑上了两句,一首“林中人”终至成型:“林寂大山寒,飞鸟行踪孤。斜阳照玉女,九曲风轻拂。”算是狗尾续貂,也了成诗之旧梦。

  茶是一个很奇妙的饮料。它经受煎熬,风吹日晒雨淋,最后被铁锅翻炒、被开水浸泡,这才能溢出自己的香气。现在不少人偏好喝咖啡、喝汽水,但我更喜欢喝茶。咖啡提神,汽水解气,但都不解渴。茶的发芽要经过寒冬,要经过暴晒,有的还要炒青,有的要沤堆。它似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先苦才能有回甘。就像我身处酒店隔离,为了防疫需要,只有忍耐暂时的孤独,才能安心地与家人团聚。

  在南方,喝茶是人们聚会的雅致方式。泡茶之道也富有哲理。根据不同茶叶的习性冲泡,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片片天然之叶的茶香,取其通窍、养生、清心之效。泡茶之水首应适度,并非所有茶都适用沸水冲泡,若用沸水冲泡绿茶或是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就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因此水温应控制在八十五摄氏度左右,茶叶越嫩、越绿,冲泡水温越要低。当然,像红茶、黑茶、乌龙茶、普洱以及白茶中的贡眉与寿眉,都是可以用沸水冲泡的。泡茶之适度,与为人之适度,道理是一样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当下,少些四围走,少些聚会,宅家喝茶读唐诗,也是极好的修身养性。人对诗的理解,当然也会随着年龄、经历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感悟。当你已步入暮年时,好像对“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更多了一份合拍。对诗人的喜好,也从年轻时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在老年时则更偏爱读陶渊明、常建、崔颢、崔橹的作品,会更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