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客居人语/红包红艳艳\姚船

2022-01-13 04:25: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圣诞的礼物包拆完,接下来的春节,该是红包(利是)闪亮登场了。

  近年东风西渐,红包“风”也吹到加拿大,在华人社区或有华人的地方,可说遍地开花,连不少西人也知晓华人这种传统习俗。

  春节,除了穿新衣吃团圆饭,舞狮戏龙放鞭炮,孩子们惦记的就是红包。拜年送红包,是春节一大特色。小小红包,充满着大人对下一代的关爱和期望。而下辈送红包给老人家,则表示敬重和祝福。送者心悦,受者高兴,皆大欢喜。

  我小时候寄居在亲戚家,上中学后在学校寄宿,出来工作后独立生活,一直和红包没什么缘分。想不到来加拿大不久,竟从西人市长手里喜滋滋拿到一个红包。

  那时,这里华人不多,要感受故土传统节庆气氛,只有到唐人街。大概是抵埗后第二年的除夕,华商会在市政厅举办舞狮贺新春活动,广邀市民参加。我们也冒着风雪前往。一轮大锣大鼓掀起高潮后,财神爷伴着市长向大家派红包。当市长走到我们面前,还用也许是刚学的广东话说声“哥依哗菜”(恭喜发财)。笑声中我接过红包。儿子也有。他问,这是什么?我回答,红包。他又问,为什么给红包?对于几岁的孩子,三言两语说不清。我只能说,祝福平安。

  小红包里虽然只有两个一仙的硬币,但我仍感到沉甸甸。这是在距离故土十万八千里的异国他乡啊,乡情的暖流一下子在胸中涌动。此刻,在那四季如春、美丽的故乡,已是大年初一,大人们拎着象征吉祥的柑桔,忙着走亲访友拜年。小孩子嘴里嚼着糖果,口袋里塞着一个又一个红包。人人脸上映着笑容,欢庆农历新一年开始,祈望生活更加美好。

  那年夏天,母亲返香港探亲回来,特意给我带来一大叠利是封,还选择上面印着自家姓氏的。我非常高兴。自此,每逢春节,我们都会给两个儿子红包。儿子长大成家立业,我们又给孙子,这个习俗在小小家庭绵延了几十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华人移民激增,春节庆祝活动已走出唐人街,像涟漪般扩大到整个多伦多。红艳艳的红包点缀春节,令其更亮丽多彩,喜乐氛围感染整个城市。近年,不单华人商场在春节张灯结彩,连大型主流商场也花心思布置一番,一排排红灯笼,一行行醒目的中文祝福语。加国几间大银行,在华人客户较多的分行,也会送出漂亮的利是封,助兴节庆。

  毫无疑问,春节和圣诞各是中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中国人对“红”情有独锺,寄望新一年生活红红火火。而西方人喜欢的却是白色,认为它象征纯洁真诚,期盼节日那天下雪,有一个“白色圣诞”。记得多年前,一位新移民朋友来我家探访,认错门,走到隔壁威廉夫妇门前,见挂着一个白色花圈,大吃一惊。见了面,我忙解释一番,他恍然大悟,笑说“明白”。

  包容、理解和尊重,是多元文化社会的基石。在加拿大,来自世界各地移民,正努力融入西方社会。而他们带来的本身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步被认同接受,令红彤彤春节和白皑皑圣诞,都同样给人们带来欢乐。难怪我问小孙子,你喜欢圣诞礼物还是春节红包?回答是,都喜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