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慈善家方润华
一月七日,看到《大公报》港闻版上端一段显眼新闻,通栏标题是:“爱国慈善家方润华逝世 享年九十八岁”。心头不禁一阵悸动,想不到,前些日子还在本版看到这位受人尊敬的现代儒商写的文章。尽管他将届期颐之年,但也令人觉得他走得太匆匆,感到深深惋惜。
我的情绪稍为平复之后,脑海就浮现出众人尊称的“方伯”给我的种种印象,他一生热心公益事业,在内地和香港参与不计其数的慈善项目。而对于众多像我等认识“方伯”的泛泛之交朋友来说,大家对他从不摆大老板架子,一贯重视友情、待人谦逊有礼的风范印象深刻。他尤其喜欢与传媒人交朋友,所以与他有交情的记者、编辑为数不少。他生活朴素,喜欢与朋友到陆羽茶楼品茗谈天,我也曾是座上客。大家谈起他谦谦君子真诚待人的态度都赞不绝口。
对我来说,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早于二十馀年前,当年我在一家新出版的报纸《公正报》任高级记者,专门访问社会名人和学者等,先后走访了方润华和他的儿子方文雄,谈他们经营生意和待人处世之道,当然还有对人生的感悟等。随后,我将四十多篇访谈文章结集成书,并获得艺术发展局资助几万元出版。我邀请受访过的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树仁学院校长锺期荣和协成行集团董事总经理方润华为这本名为《香港学者精英访问录》的书写序。他们三人都乐意赐稿。方润华管理一个庞大的地产集团,日常工作如何忙碌可想而知,但他重视友情,没有推却,很快就给我寄来了一篇序稿,此书也就能顺利出版。我对三人心存感激。
方润华的序文写得很认真,他除了褒奖和推介拙著外,还写了一段激励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文字:“我曾多次写信、写字给青少年朋友,勉励他们,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大振声威、吐气扬眉的世纪,青年人知耻近乎勇,应该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大器晚成,志愿可达。”字里行间充满爱国爱港正能量。
初中时因为日军侵占香港而被迫辍学的方润华,特别重视扶贫助学,过去几十年来,他在内地捐资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小学、中学、幼稚园和图书馆、教育中心等,他不遗余力先后资助内地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的金额超过四亿元人民币。他每年从公司赚得的利润中拨出百分之十,捐出作为推动教育及慈善用途,对内地和香港的教育及社会福利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还大力鼓励富裕的商界朋友遵照“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崇高理念,积极行善。
方润华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在接受我的访问时表示,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民族之命脉,立国之根本。“眼见学生读书成才,成为对祖国对家乡有贡献的人民,我就感到满足,高兴极了!”这是他用心写下的“人生箴言”。
当今时代,儒商应要有文化修养,重视仁义道德,以人为本,义利兼顾,具良知,讲诚信,善理财,会管理,创效益,更重要是愿意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若以此作为一个标准,方润华可堪称为现代儒商的典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