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柳絮纷飞/雅俗兼赏“饶馆”\小冰

2022-01-19 04:24: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饶宗颐文化馆一景。\资料图片

  九龙区闹市中有一块绿洲,一个广阔而开放的平台。饶宗颐文化馆依小山包而建,旧时的建筑,或红墙红瓦黑窗的平房,或白墙黑瓦黑窗的二层房。三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分上、中、下三个区域,呈阶梯状错落有致地向上分布。这是香港政府“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项目中,首批活化建筑之一。

  早年这个区域是香港的边界,馆内最早的建筑可追溯至“九龙关”深水埗关厂时期。“九龙关”俗称“新关”或“洋关”,是当年广东省海关属下的分关,分关有多个关厂,九龙关厂于此。边界设有税关,有“九龙关”界石。“九龙关”之后是华工屯舍,即俗称的“猪仔馆”;“猪仔馆”在数年之后被改为疫症隔离站、“荔枝角监狱”、低设防女子监狱、麻风病医院等,至一九七五年建成精神病疗养院。

  不同阶段回应社会不同的需要,文化馆旧址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默默守护香港,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二○一二年六月,根据需要改为“饶宗颐文化馆”并开放第一期,以后相继建成第二期。

  饶宗颐教授是广东潮州人,他治学于内地和香港,扬名于国际,主张“学入于艺、艺融于学”,并终身践行。饶大师学艺双携,人们来这里了解他的人生,探索他各个阶段的超卓成就,也参观他优美的书法、绘画、文献以及影片。

  访客在此可以幹很多事情,不同兴趣的人到来皆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并且有所收获。除了看展览,冬季有冬季的节目,夏季有夏季的节目,不分季节的活动分时段地展开。我们到来时一场婚礼正在举办,新人在优雅的环境里步入婚姻殿堂,亲朋好友在百年建筑中见证他们开启新的生活,形式别具一番意义。

  疫情以来出不了境,不少本地文人雅士来此staycation(宅度假)。周末午饭后,拉着行李箱,乘上地铁,下车步行十来分钟到达目的地,登上最高处的“翠雅山房”文化旅馆,办完check in入住房间,心中想着自己正在旅行,便有了出远门的心情。

  可以登高望远,可以娱乐休閒,可以住宿可以玩,在一个雅俗共赏的地方,闹中取静地过一个周末,享受饶宗颐教授留下的遗产,staycation的意义得到了延伸。

  房间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上面写着历史文人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先生在读书中获取知识和道理,丰富了自己,也智慧了后人。品一品这个有文化的地方,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个文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