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东言西就/时光行旅.疫中杂记\沈 言

2022-02-24 04:25: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如期而至。一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在中国人的五行观念中,水生木,“雨水”可谓春回大地、草木复甦的信使。

  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雨水”是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由得赞叹归去来兮,春满人间。

  然而,在现实的香港,“雨水”却是寒流下淅沥的连绵阴雨,是疫情下呼啸的冷风……两年又两月,不止一次在立春期待春暖花开,在雨水企盼雨润万物,在惊蛰呼唤生机萌动,在春分惋惜春已过半,在清明祈愿春和景明,在谷雨寄望雨生百谷;两年又两月,不止一次在立夏希冀万物并秀,在小满祷告世间盈满,在芒种播种心田希望,在夏至惊觉忽而今夏,在小暑想像盛夏光年,在大暑寻觅清凉世界;两年又两月,不止一次在立秋祈求五谷丰登,在处暑修炼心境澄明,在白露思念故园亲朋,在秋分感慨昼夜消长,在寒露体味秋意渐浓,在霜降嗟叹草木凋零;两年又两月,不止一次在立冬守候万物归贞,在小雪臆想初雪邂逅,在大雪祝祷瑞雪丰年,在冬至渴盼天伦共叙,在小寒感受寒意袭人,在大寒苦候冬去春来……两度春去秋来,两番寒来暑往,却依然无法赴一场真正的“春天”之约。疫情非但并未趋缓,反而愈演愈烈,真是唯有徒叹奈何。

  不得不承认,疫情正以雷霆万钧之势,烙刻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关于时光的印记,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境遇的改变,书写着不同轨迹的人生行旅。孩童时代的时光印记,是集合丰盛年夜饭与丰厚压岁钱的春节光影,构成遍地爆竹与漫天烟花的一场盛大狂欢,是元宵节、端午节与中秋节的民俗记忆,接力汤圆、糉子与月饼的一场滋味旅行;青葱岁月的时光印记,是交替正月十五与八月十五的圆月印象,是唐诗宋词文学世界的一派诗情画意,铭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月圆之约,镌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月圆之盼;不惑之年的时光印记,变成了清明时节的淒风苦雨,诉说着无尽的悼亡与哀思,变成了冬至时节的万家灯火,映照着不绝的乡愁与惦念……

  时至今日,曾经这么近那么远的二十四节气,正在成为生命年轮的时光印记。生长于城市的经历,自是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存有不足,立春吃春饼、立夏斗鸡蛋、立秋抢秋膘、冬至食饺子,已是从小到大最深刻的节气印记。直至申遗成功,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以文化与民俗比翼,飞入寻常百姓家,关于节气之种种,才得以大举融入现代生活的日常:从气候到物候,触摸节气的自然律动;从咬春到啃秋,品尝节气的饮食滋味;从农事到祭祀,体验节气的民俗生活;从民谚到诗词,领悟节气的文学意韵;从天文到地理,找寻节气的文化意涵;从阴阳到五行,探究节气的宇宙奥秘……直至北京冬奥启幕,以二十四节气的倒转时光轮,向世界诠释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展现美轮美奂的中国浪漫。蓦然发觉,二十四节气已然华丽转身,惊艳了全球的目光。

  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人间也经历了一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轮回。时逢疫症肆虐,不妨静心养气,穷四时八节之变,究古今天人之际。于天地节奏中,倾听华夏文明的四季礼赞;于岁月流转中,欣赏中国节令的时光映画;于传统文化中,品味衣食住行的生活美学。此时此刻,在“春雨惊春清穀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中,信手记录时光行旅的心情札记,但愿,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任凭月盈月亏、花开花落,懂得感恩生命的馈赠,学会珍惜美妙的瞬间,日日是好日,日日是花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