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褪色的王冠\江恒

2022-03-31 04:23: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位于巴巴多斯首都桥镇(Bridgetown)的解放雕像,象征解放奴隶制“打破枷锁”。/资料图片

  为庆祝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七十周年,近日威廉王子夫妇开启了对加勒比地区为期一周的访问,岂料遭遇滑铁卢,随着牙买加等三国打算退出英联邦,让此行变成一场针对英国殖民主义的声讨大会。

  早在访问之前,外界已传出牙买加、伯利兹和巴哈马等加勒比英联邦国家有意不再奉英女王为国家元首,改为共和国,威廉王子此行便是前去“救火”,不过一路上处处碰壁。比如在伯利兹,他原计划参观一处农场,却因农场有殖民主义历史而令行程告吹。在牙买加,他人还没到就引起当地抗议,示威者要求英国为过去殖民活动和王室在奴隶贸易中的角色道歉和赔偿。尤其是凯特王妃隔着铁围栏与黑人民众握手的照片,让人联想到种族隔离时代,被舆论炮轰。

  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威廉王子在访问结束前承认,如果牙买加等国未来改为共和国,英国王室予以尊重,他同时提起去年查尔斯王子在巴巴多斯的“自我赎罪”,指奴隶制骇人听闻的历史永远地玷污了英国。而巴巴多斯正是加勒比国家,于去年十一月正式脱离英联邦改成共和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

  对于激励有着相似经历的国家走上自由之路,巴巴多斯无疑具有指标意义。这个早在十七世纪便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岛国,因盛产甘蔗和海产,曾被誉为女王王冠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巴巴多斯的国花黄蝴蝶花就绣在女王私人旗帜上,包括二○一八年哈里王子与梅根大婚时,梅根头戴的面纱上也带有象征巴巴多斯的黄蝴蝶花图案。

  但长期以来巴巴多斯人民对英国充满离心力,认为今天社会种种不平等,都源于英国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等罪行。英国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在《大英帝国殖民史》一书里曾剖析,大英帝国为其巩固统治,在殖民地中实施代议制,巴巴多斯是一个典型代表。虽然美其名曰殖民者不独揽立法权和行政权,相关决策由英国委派的总督听取其他官员的建议之后付诸实施,但政府关键职务却均由英国人任命和控制,比如首席大法官、检察长、审计长等,尤其是财政大权牢牢把握在英国手中,英国政府经常借助否决权对巴巴多斯的财务事宜加以干涉,普通民众粒米束薪,代议制名不副实。

  巴巴多斯杰出黑人作家乔治.拉明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在我皮肤的城堡里》,则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控诉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加勒比海地区无处不在的殖民统治和文化霸权影响。比如殖民教育,他在书中写道:学校里帝国的最高代表是英国督察员,每到“帝国日”,他都会来学校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检查,以确保他们对帝国的忠诚。殖民者的目的是灌输帝国思想、驯服殖民地人民。在演讲结尾,督察员总结道,“巴巴多斯确实是小英格兰”。再比如思想控制,他写道:由于村民的意识完全被帝国文化侵蚀,他们视帝国、视白人为至高无上,当村民围着小贩买东西时,突然听到一种声音,他们似乎能辨别这种声音,于是赶忙给殖民者让道,有人说道“让这位白人绅士过去”。

  这种对英国殖民者的反感,也弥漫于巴巴多斯社会上层乃至乡野田间。一位五十多岁的鱼贩曾对当地媒体坦言,“我小时候对英女王充满好奇,但年纪愈大就愈不理解,她对我和我的国家有何意义。”当地一位老师甚至公开批评,英国王室是剥削该地区的根源,他们却从未对过去所做伤害正式道歉或以任何形式补偿。

  英国王室杂志《君王》主编利特尔认为,巴巴多斯寻求摆脱殖民,是英女王一九五二年登基不久就涌现的自然发展趋势,该情况无可避免地持续甚至加速。其所言非虚,就像法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帕特里斯.格尼费在《帝国的终结》中所描绘的,这股二战之后开始席卷全球的去殖民化进程,几乎是以“闪电”般速度进行的,大英帝国花费了三个世纪才建立起来,却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就失去了曾经占领的土地。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势不可当,大英帝国成了去殖民化的主要目标,革命洪流几乎席卷了帝国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米字旗在各大洲黯然降落。巴巴多斯就是在这样的去殖民化大潮中于一九六六年迎来解放,如今其彻底摆脱近四百年的英国殖民历史,令漫长的独立之路画上句号。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巴巴多斯只是拉开了新一轮去殖民化的序幕,就像巴巴多斯历史学家比克尔斯所说,废除君主立宪是殖民剥削身心故事的终结,多年来世界上反对王室的共和运动一直方兴未艾。以小说《狼厅》三部曲两度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甚至预言,英国王室已时日无多,大概只剩下两代的时间,即是说威廉王子继位后,王室便可能寿终正寝。

  记得热播的英剧《王冠》中有这样的一幕:当剧中伊丽莎白二世接手王位时,邱吉尔讲下“不要让他们看出王冠也是负担”的谏言,一语道出王冠褪色、英国已是日暮的残酷事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