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愿言则嚏\吴捷

2022-05-23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某不戴口罩的草莽粗汉或散花天女,突然打一个毫不掩饰的大喷嚏,会瞬间造成身边半径约十米的无人区。众人远避区外,侧目而视,喟然而叹,却也无可奈何。

  汉代郑玄注《诗经.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句,说“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这一说法延续至后世。李宪是唐睿宗的嫡长子,本应继承皇位,但自认才能不如弟弟李隆基,就将皇位让了出来,所以李隆基即位后待他很不错。唐人笔记载,李宪与皇帝吃饭,被食物呛住,喷了皇帝满脸花。李宪吓坏了,皇帝也很扫兴。优伶黄幡绰见状忙说,方才李宪是“喷帝”(喷嚏谐音)。皇帝脸色稍霁,嘴上仍不饶人:“你这佞臣,尽会说乖巧话。”黄幡绰答:“臣知道您想念臣了,臣这是‘愿言则嚏’。”逗得龙颜大悦,化解小小风波。

  很多人至今仍相信,自己打喷嚏是因为有人在思念或议论他。这种想法从何而来?研究领域综合动物学、地理学和史学的Jared Diamond著有《The Third Chimpanzee》,指出人类进化为现代意义上的“人”(标准包括技术、艺术的发展与多样性,语言的最终产生等)是最近十万年左右的事,而十万年在地球生命史上只是一瞬,所以很多人类行为都可从动物身上溯源。动物行为学家Jane Goodall和Marc Bekoff发现一些动物有“尴尬”的心态。牠们做了糗事(如不小心摔落树枝或掉入泥坑)虽不会脸红,却有近似“刚才没有被谁看见吧?”的心理和动作。有没有注意到,家中猫狗打喷嚏,摇头晃脑“啾啾”一番后(牠们只有“啾”,没有人类打喷嚏时“啊─”的吸气部分),常会转过头来认真注视主人?那小眼神仿佛在说:“刚才你什么都没有听到吧?”所以,打喷嚏的人讪笑说“是谁想我了?”或许是人们掩饰、化解尴尬情形的一种方式,正如优伶解释“喷帝”一样。

  汉朝时,喷嚏、梦和耳鸣都成为占卜家解释的现象。《汉书.艺文志》录《嚏耳鸣杂占》十六卷,属于“杂占十八家”之一,同类还有《人鬼精物六畜变怪》、《请雨止雨》、《执不祥劾鬼物》、《黄帝长柳占梦》等,可惜全部亡佚,不知喷嚏的吉凶悔吝有何依据。众多欧美人士将喷嚏视为恶魔附体或受邪灵诅咒,所以在别人打喷嚏后习惯说“(上帝)保佑你!”也许是人同此心,在中国一些地区,人们在同样场合会说句“长命百岁!”古代日本以打喷嚏为凶兆。平安朝女作家清少纳言曾在中宫侍奉皇后。她的随笔集《枕草子》记载,某日皇后同她閒谈,问她:“你真心敬我爱我?”她刚答“当然啦”,附近就有人打了一个大喷嚏。皇后怫然:“你没说真话。”随即离去。清少纳言恨死那个喷嚏虫了:“究竟是谁在这种时候打喷嚏?实在讨人嫌。我自己每逢想打喷嚏,总会憋住,不敢让它发出声音。”

  喷嚏令人厌恶、尴尬,却是身体的正常反应。日本作家妹尾河童写醃萝卜的书《河童のタクアンかじり步き》提到一位靠血液透析活着的人。那人说,他并不感到不幸,因为看着自己在体外流动的血液,可以察觉“生命终有其界限”,正因健康状况如此,他才明白什么是“活着”和“珍惜当下”。妹尾于是想到谷川俊太郎的诗《活着》:所谓活着/就是喉咙会感觉干渴/就是艳阳下的树木让人炫目/就是不经意想起某首旋律/就是打一个喷嚏/就是牵着你的手……

  读书读诗,心有戚戚。我曾住院,身上插着管子,轻轻咳嗽就痛彻心扉,全身散架,找来医生抱怨:“我的五脏六腑在体内滚来滚去。”恢复活蹦乱跳后,深感健康时最普通的行为和能力,比如正常饮、食、如厕、走路、安眠、翻身、起床乃至咳嗽和喷嚏,对很多人而言都是求之而不得的。

  所以不要嫌弃喷嚏。好好珍惜它,把它留给自己;遮掩它,不要泽被邻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