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港乐如何“声生不息”?\赖秀俞

2022-06-28 04:24: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声生不息》是由芒果TV、湖南卫视和TVB联合推出的大型港乐节目。

  在近几年的内地社交媒体中,“港风”异军突起。“港”成为一个形容词,指称特定时期的香港时尚风格。这不仅表示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历久弥新,更象征着一种香港文化怀旧热潮。这里的“港风”所指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说起那时的流行文化风景,不是“绝代风华”,就是“巨星辈出”。那个“黄金时代”是今天众人评判香港流行文化的参考系。

  最近主打香港流行音乐的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同样生于怀旧。我们经由其中演绎的港乐抵达深藏于岁月之中的青春“乡愁”。这份“乡愁”之强烈,无怪乎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与《披荆斩棘的哥哥》中现身的香港明星全都精准击中观众的泪腺。因为那时的他们风华正茂,而听他们唱歌、看他们演戏的我们正值青春。何况《勇》《爱与痛的边缘》《执迷不悔》《祝福》等香港流行音乐曾参与了不同世代的听众“爱的启蒙”。我们对港乐的青春“乡愁”多少也像初恋──千帆过尽,初恋依然迷人如昔。并且,在“爱的启蒙”之外,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城市化进程的“时差”,港乐的都市性格给这份青春“乡愁”置入了人们对高度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生活的渴望。在内陆地区,Beyond的《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真的爱你》至今仍拥有让人惊讶的传唱度。这些歌曲和九十年代前后的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天若有情》等共享同一种情感结构,那就是存在于钢筋森林中,豪情万丈的江湖义气,以及超脱于阶级之外的人性底色和人间真情。而这些皆成为今天内地娱乐文化中“声生不息”的香港文化想像所征引的公共资源。

  《声生不息》所召唤的,正是这种“想像中的乡愁”。作为芒果TV、湖南卫视和TVB为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策划的特别献礼节目,它要为香港流行音乐著史──一部“唱出来”的港乐史。从这个维度上来看,《声生不息》缔造的港乐史自有其“微言大义”,它是内地与香港交融发展的文化见证。因此,这部看似充满怀旧色彩的港乐史必然是一种基于当今两地文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文化论述。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参与节目的歌手构成中,其中的香港歌手几乎都是这几年内地文娱节目的熟面孔。李克勤、林子祥、杨千嬅、吕方先前已参加过东方卫视的音乐综艺节目《我们的歌》;杨千嬅更是湖南卫视真人骚《妻子的浪漫旅行3》中的主要嘉宾;而林晓峰、张智霖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作为“大湾区哥哥”的一员被内地观众所熟知。

  在歌曲选择上,港乐中至为重要的两大主题──奋斗不息的港人精神与充满都市性格的情感言说,《声生不息》皆有涉及。不过,将编年史的书写截止于新世纪之前的《声生不息》,暴露出在接受史层面上,香港流行文化所面临的真正问题:“黄金时代”过去之后,我们该如何认识香港流行文化?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或许就是首先将“黄金时代”祛魅:实际上“黄金时代”并不存在,有且仅有我们的“黄金时代综合症”。从这个角度重审近年来“港乐式微”的声音,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其中满布刻板印象的偏见。毕竟,除了Beyond、Leslie和Eason,Mirror的音乐作品也是港乐。在分众时代,港乐拥有前所未有的丰富面相和更加澎湃的生命力。“巨星”不再,未必是坏事。

  至于港乐如何才能“声生不息”?《声生不息》提供的答案之一,是老歌新唱。节目让香港、内地两地歌手联手合作,对老歌进行重新编曲和演唱。其意义不仅在于让老歌重新“浮出历史地表”,同时也是一种新时代语境中新世代的新创造。这些歌手通过对老歌的不断创新,赋予其中蕴含的情感以时代新解。老歌里的故事也经由不同诠释者的阐释、补充乃至新编,延伸为一个绵延不断的故事链条。

  更重要的是,《声生不息》预示了港乐所面临的时代机遇。在当前香港与内地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中,新的情境、故事和话语将进一步激发港乐“新生”的创造力,由此缔造新的港乐形式与生态,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值得期待的“声生不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