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善冶若水/香港文艺设施数据库\胡思威

2022-07-07 04:24: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成立,有助推动文体旅发展。行政长官李家超也表示,当局会把握好“十四五”规划给予香港的新定位,建设成为中外艺术文化之都。

  那么,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建立文化数据库,透过数据库了解目前的现况,从而精准地推出未来发展的具体方案,以及建立具体的指标。举例说,文化艺术场地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伦敦有一万八千多个文化艺术场地,东京、纽约等许多城市均有设立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料的数据库。然而,香港欠缺这样的数据库。

  香港目前大部分的文艺场地由康文署管理,但在其他一些国际城市,除了政府经营的文化场地之外,也有政策鼓励民营、非营利的艺术场地以及盈利的商业艺术场地。香港要发展艺术,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场地配合不同大小的表演等文艺活动。例如在东京,容纳二十人的小型栋笃笑演出场地,以至容量几万人的大型演唱会场地皆有。

  文化和体育其实都需要空间场地,而检讨香港目前的文化场地,正是首要任务。只有建设好的硬软件,才能充分发展。因此,文化资料库是一个重要板块。香港总共有多少个表演艺术场地,面积大小如何,博物馆空间有多少,画廊有多少,艺术工作室有多少等等问题,都是政府需要掌握,尤其是在未来设定指标的时候,因应这些硬件数据,才能够知道如何去发展。再如,当初有人建议西九文化区里需要兴建一栋大楼,作为艺术团体办公排练地方,但目前这个计划仍未被落实。

  空间对于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笔者看来,香港其实有一些空间可在短期内改装为艺术空间、艺术工作室等,例如天桥底、屋邨停车场、食环署的空置街市,以及不少的空置校舍。香港现时缺乏的正是这些基本配套。再说展览空间,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展览馆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空间,但是很多精彩的展览只在那里摆放两三天便要结束。为什么不开拓更多展览空间?例如鼓励商场设立展览空间,让香港艺术家可以有更多机会展示作品。另外,荷李活道一带,是否可考虑推动它成为一个画廊区,再联合大馆、PMQ等周边的文化场所?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