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为千金之裘,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与羊谋其肉。话还没说完,狐狸逃进了深山,羊也躲进了密林。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与虎谋皮。
与虎谋皮到底是凶狠事,倘或颠倒过来,虎谋人皮呢?都说谈虎色变,在老虎心里,怕是谈人色变。信陵君的门客朱亥被秦昭王丢进了虎圈,血出怒目,老虎都吓得不敢动弹。《东周列国志》上渲染其事:
那斑斓大虎,即欲前攫。朱亥大喝一声:“畜生何敢无礼!”迸开双睛,如两个血盏,目眦尽裂,迸血溅虎。虎蹲伏股栗,良久不敢动。秦王将他拘禁驿舍,绝其饮食。朱亥以头触屋柱,柱折而头不破。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绝咽而死。
朱亥者,人中之虎也。
狐狸借老虎之威,震慑一山野兽。寓言有题外之旨,但虎威想必能令百兽心惊胆战。梅尧臣作《猛虎行》长诗,说老虎之威猛,起首极霸气,不像宋人手笔:
山木暮苍苍,风淒茅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祖父当年告诉我,往日有老虎进村,家家户户闭门不出,鸡犬不敢出声,老虎走后,几只狗吓破了胆,终日鬱鬱,几天后就死了。
少时读小说,书中人在雪地遇见老虎,马正吃草料,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乱刨乱踢,两只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丛林,频频地回头望主人,求救似的。接着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一声巨吼,灌木丛中扑出一只大个的东北虎,张着利牙,竖着尾巴,一冲地向马扑来。虎尾扫击着灌木丛,咧咧乱响,震得雪粉四溅。马被吓得不刨也不踢了,垂着头两眼死盯着扑来的老虎,从鼻子里发出低沉的哀鸣。虎威震慑如此,想必是千万年惯性使然。古人造字,直取虎前额上花纹为“王”。
古人以龙也,也视虎为神。《易林》说“驾龙骑虎,周遍天下,为神人使,西见王母,不忧危殆。”仙人得道后,往往乘虎升天。西王母安坐于虎背之上,张天师和赵公明的坐骑也是老虎。
上古时候即有武士专门驯虎,历代有豪奢者每每畜虎以供娱乐,以助威严。《清稗类钞》中却有贵州人养虎耕田故事──
活捉到老虎,缚其四足关押起来,每天按时投食谷物,稍杂以肉。老虎起初拒不进食,饥得很了,方才稍稍吃一点。如此数日,早已饿得气力疲惫,再拔掉虎牙,敲去趾爪,四足平贴如牛蹄。此时继续关押牠,可以不再禁足,只需每日按时喂养。让老虎慢慢习惯后,故意放牠归山。可怜那老虎口中无齿,不能啖食,足下无爪牙,也不能攫获野物,只能回到农家。农人偏偏不与饮食,再饿牠两天,老虎只得摇尾乞怜,于是取来绳索繫其颈项,慢慢驯服,最后架上铁犁,开始耕田,鞭打叱骂,老虎无不如命。据说老虎耕田力强而性格躁进,无牛之惰,有牛之功。每日太阳下山,牛羊下来,耕虎杂处其中,与之偕行,牛羊与虎,像是两小无猜的兄弟。此事若真,让人为虎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