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逛香港故宫记\阿薯

2022-07-15 04:24: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展厅内一隅。\作者供图

  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宣布开建后,我便时刻关注着、期待着,希望能早日“足不出港”欣赏历朝历代文物珍品。今年以来,故宫落成、文物抵港、开幕仪式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令人振奋。开放购票当天,我也设了闹锺提醒自己抢票,亲身体验了港人对香港故宫的热情──在线排队一小时,才买到七月二日开馆首日下午五点的票,其他时段早已被抢购一空。作为今夏文化界盛事,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之际开门迎客的香港故宫,举世瞩目。

  然而,天公不作美,原定开馆日却遇上八号风球,唯有顺延一日再开,真是“好事多磨”。幸而首日票得以顺延使用,因此不少人选择次日前往。七月三日,香港故宫正式开放,从新闻报道中看到游人如云,比肩继踵,不少人还身穿汉服华裳,颇有古韵,更让期待增添了几分。终于在上个周末,我也得以亲身参观香港故宫。但参观之后的感觉,却并不如预期。

  是日天朗气清,晌午时分,抵达香港故宫。通过安检进入地下大堂后,直奔放置宣传品的资料架,想拿本场刊,跟着介绍慢慢逛。可走近一看,发现架子上放置的全是香港故宫地图摺页,正反两面全是楼层及展厅示意图,再无额外信息。展厅介绍信息不足,仿佛默认观众对每个展厅目前正在展出的藏品瞭如指掌。将摺页放回资料架后,回头便看到一号展厅外面排队区无人排队,便径直走了过去,开始逛展。

  正在一号展厅展出的是“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官方介绍有云曰:“通过一百多件故宫典藏,介绍清代紫禁城。”藏品之中,有玉玺、有龙袍、有器皿、有反映宫廷生活的画像……东西不少,介绍不多,很多藏品隻有寥寥几笔备注:名称、年代、技法(成分)、藏家(故宫博物院),配有二维码扫码语音介绍的也并不多。有些器物看罢想了解更多,唯有自行上网搜索,颇为不便。

  倒是一号展厅入口附近的故宫多媒体地图让人印象深刻。代表不同建筑材料、人力等元素的小动画,从展厅入口处地面慢慢移动到墙面的屏幕上,开启故宫从元大都时期的建设,展现历经元、明、清三朝,六百年间故宫有怎样的变化。多媒体地图还讲解了故宫各个区域、各个寝宫的用途和隶属的主人,非常浅显直白,一目了然。在放映结束后,四库全书、旗袍、京剧、康熙字典等代表紫禁城文化的小动画又从墙面屏幕流淌到地面,一点点向着入口方向移动,最后消失,仿佛代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着实让人难忘。

  来到展示清代宫廷生活“紫禁一日”的二号展厅后,珍品文物依旧琳琅满目,但也依旧没有足够的介绍让人细味展品背后的故事。这个展厅让人“过目不忘”的,是介绍“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展板上那句“乾隆帝凌晨四时起床,在寝宫养心殿内梳洗穿戴完毕之后,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不少观众看完都感慨“噢,原来皇帝要这么早起,好辛苦。”听罢不觉莞尔。

  有些展品本想驻足多欣赏片刻,无奈参访者络绎不绝,有时被“推着”走,有时被想与展品合照打卡的观众“赶走”,总之大多时候成了走马观花。从二号展厅出来,顺扶手电梯而上,只觉人越来越多,便调整了参观顺序,直奔八号及九号展厅,参观唐宋元书画特展及马文化特展。或许参观特展的票价不菲,“挡住”了一部分参观人潮,进入展厅后终于有了可以慢慢逛展的感觉。

  两个特展陈设与楼下常设展较为不同,展品与展品之间留足了空间,没有了逼仄的感觉。展厅中还有些仿明清窗格的框景打卡位,吸引不少人合影打卡,确有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特展的展品更是件件精品,遗憾的是解说介绍仍然不足。在逛其中一个展厅时,偶遇香港故宫工作人员为观众导赏介绍,于是也旁听了片刻,了解了不少背后故事。然而,工作人员最后那句话,却也道出香港故宫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香港故宫专业导赏员不足,很多人是自发报名的义工,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无法讲解太多历史文化故事。”这当真是刚开幕期间的一大憾事。

  对于不是学历史、学艺术的人来说,想了解故宫文化,听解说必不可少。缺乏场刊介绍,缺乏导赏,甚至参观时缺乏行动路线设置,任由观众在内瞎走乱逛,对不远千里来到维港之畔的文物们,是一种物不尽其用。香港故宫,只去一次是逛不完、看不完的,特别对于想了解中华文化、想知道更多历史故事的人来说。

  我想,我之后还会再去香港故宫,看接下来轮换展览的其他展品,希望那时,在解说、介绍等软性配套方面,能有所改善,让它真正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核心场所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