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善冶若水/艺术文化发展KPI\胡恩威

2022-08-01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政纲提到,要把香港打造成国际文化之都,以及配合“十四五”规划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定位。这两个目标如何达到,透过怎样的机制去达到,有怎样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才可达到?若果又只是以办活动为主,是否称得上真正的文化交流中心呢?

  一个真正的国际文化都会,并非以活动为指标,而是以文化设施空间、文化人才及文化机构为指标。一个有活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国际文化之都及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由以上三者所构成的。因此,要达成目标,首先要做一个能力盘点。

  现在香港的艺术文化发展主要是由康文署集中资源负责,那么香港的博物馆空间是否足够?图书馆空间和设施是否足够?表演艺术空间、艺术家排练及工作室是否足够?艺术机构运作是否追上国际标准?这些只要和其他国际城市比较一下,便可看出香港目前的状况处于什么阶段,有什么强弱势,强项如何再加强,弱势如何改善,方可达至最优化。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要目标之一是要建立网络:人际的网络、合作的网络、创造共同发展文化的资源。

  香港过去习惯了办活动模式,空间资源严重短缺。很多民间机构办活动,例如办展览可能只得一、两天展期,资源严重不足。这一方面,上海近年有大幅度改善,他们设定了指标:在博物馆空间面积、展览空间面积以及整个体制上也有显著的改善。而在设计和创意教育方面,更加是非常积极;这些都是香港可以学习的。深圳未来也有很大的文化创意蓝图,如博物馆兴建、艺术教育的改善。那么香港在这些方面目前停留在什么阶段呢?需要有客观冷静的分析,香港才能够制定一个文化艺术未来发展的具体蓝图。

  而讨论这些问题前,必须建基于资料和事实之上。因此,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在这一方面需要做一些资料搜集和报告,立法会也应该跟进,传媒作详细报道,这是文体旅游局的首要任务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