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域外漫笔/琉森的启示\陈 安

2022-08-02 04:24: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琉森(Lucerne)位于瑞士中部,是湖光山色互相映衬的城市。\图片来源:Luzern Tourismus AG

  没有学好地理,这次去瑞士旅行前,这个国家的重要城市,我只知世界银行之都苏黎世,联合国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连其首都伯恩的名字也不太熟悉,更不用说琉森了,又哪里知道托尔斯泰曾在琉森居住,写过日记体小说《琉森》,给予后人“琉森的启示”。

  琉森(Lucerne),亦译卢塞恩,位于瑞士中部,有如我国香港原是一个小渔村,现是一个吸引世界各地观光者的旅游城市。阿尔卑斯山脉的数座山峰围绕这座城市,宽阔的琉森湖夹在群峰之间,于是便有了湖光山色,白昼夜晚,春夏秋冬,都有看不完、赏不尽的绮丽景致。有一条罗伊斯河与琉森湖相连,河上卡佩尔教堂桥飞架,这是一座古老的木结构廊桥,长二百多米,饰有一百二十馀幅有关琉森历史的古画,信步桥上,我不禁联想起北京颐和园古香古色的长廊,两者都很长,都有盖顶,都在山色湖光之中,都让人进入历史,又走出历史。而如果你搭乘罗伊斯河上的游船往北而行,便可进入莱茵河,去走访西欧各国。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有位走访西欧各国的俄罗斯作家莅临琉森,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一八五七年,他写了小说《琉森:摘自聂克留朵夫公爵回忆录》。这个公爵其实是托尔斯泰本人,所谓“小说”其实并非完全虚构,大多是他的亲身经历。

  托尔斯泰自然用其生花妙笔描绘了琉森的优美风光。绵亙的群山,高耸的雪峰,江湖的碧波,古老的城堡,哥德式建筑双塔,连连映入他的视野,一瞬间形成美词佳句:“万物沉浸在清新的、透明的蔚蓝色大气中”,“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温润,和谐,而又必然美丽”。

  不过,这位聂克留朵夫公爵没有多少心思观光赏景,几笔风景描写后就愤然不停地讲述一件事情,再也没有回到良辰美景上来──托尔斯泰被激怒了,因为他发现瑞士旅馆的那些客人,那些有钱的绅士,富贵的夫人,一个个都那么冷漠、吝啬,对一个他们听得高兴以至入神的流浪歌手,没有一个人伸手给他一个便士。

  托尔斯泰是个音乐爱好者,年轻时曾苦练钢琴,写过圆舞曲,“像一个小孩似的陶醉在音乐的美里”(高尔基语),小说里常描写琴声歌声,因听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而落泪,他说:“从这首乐曲里,我接触到了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如此爱乐,所以在琉森,有个傍晚散步时,他会远远地就被那个流浪歌手的歌声吸引,顿时觉得有一道明亮而快乐的光照亮了他的心灵,便急忙赶到旅馆前的街上,见人们围成密密层层的半圆形静听歌手演唱。歌者个子矮小,身穿黑衣,应是意大利蒂罗尔人,边弹结他边唱,音域宽广,音色善变,时而是男高音,时而是男低音,还会用悠扬婉转的假声,歌曲旋律优美,与结他和声完美。聂克留朵夫听得心荡神移,觉得有一朵芬芳的鲜花开放在他心田,先前在旅馆餐厅眼见英国佬的高傲、富婆们的奢华、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他感到憋闷厌烦,可在这位蒂罗尔人的歌声里,他听到了爱,听到了希望和生活的乐趣,甚至忽然发现这是个月夜,月色中的琉森城因歌声显得更幽美,琉森湖在歌声中碧波荡漾,在月光下粼粼闪光。

  歌手有三次停下来,面对听众有所企求,可除了聂克留朵夫,没一个人解囊相助,好几个人甚至发出嘲笑声,表示对他的蔑视。歌手最后独自怏怏而走,聂克留朵夫尾随而去,邀请他到饭店用餐,跟他亲切交谈,又一次听到了“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故事还长,这里不加赘述,但我们该听听托尔斯泰的心痛之言:

  “我被痛楚和悲伤的心情所压倒,更替蒂罗尔歌手感到难受,为大堆听众感到羞耻,为我自己感到羞愧,仿佛是我自己乞钱毫无所得,是我自己受人嘲笑。我不能解释那压倒我的情绪,只是像有一块石头重压心头,无法开释自己。”──托尔斯泰自己,晚年一直试图搬走心上的石头,愿做平民,放弃财产,为民众做好事,成为精神上真正自由的人。

  时代在进步,我想,一百六十多年前发生在琉森的事情如今或许已经不多,在纽约地铁车站,我常见地下音乐家们获得不少报酬。但我仍然敬佩当年托尔斯泰那种爱憎分明、同情心切、支持弱者、鄙视冷漠的态度,赞赏他那颗亲近大自然、喜欢旅行、热爱音乐、喜听歌声的心灵。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世界各个角落,还有人炫富摆阔却无慈善之举,还有人卑视穷人冷眼相待,还有人争权夺利无视民瘼,我们因此更需继承、发扬托尔斯泰的人道精神。琉森的启示,其实就是托尔斯泰精神的启示。有幸有瑞士之行,在琉森,既饱赏了自然风光,又汲取了精神滋养,感到人类世界今后应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