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流动空间/香港只有一个\方 元

2022-08-03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年轻时的黄锦星(中)与建筑事务所的同事在一起。\作者供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我见到黄锦星的感觉。这个“远方”不是指空间和地理的距离,而是时间和记忆的长度。三十三年前,我们同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他是我的mentor。后来我去了英国,他去了加拿大。回香港后,我们有过重逢,也有过失联。而这次见面是失而复得的重逢。他在网志上说:一个友人“久未联系,发电邮一试寻人记,但多天未见回音,以为失联失散了。”不过,缘分未尽。七月初我清理旧电邮时,发现上个月有一封来自政府的信件,已在邮箱存了两周,打开一看,方知他在“寻人”。他发信时仍是环境局局长,我打开信时他已卸任。

  黄锦星约我见面的餐馆在旗杆屋的旁边。他记得我十年前写过一篇关于旗杆屋的建筑评论,因此选了这个地方。一件小事可见他的细心。

  与一个做过环境局局长的友人叙旧是什么情景?我的感受是两个字:环保。他衣着朴素,戴的是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口罩,手里拎着一个旧的环保布袋,出行搭乘港铁。他对自己的身体也很“环保”,身上没有一块多余的脂肪。我们这餐饭没有酒、没有肉、没留下任何“厨余”。

  在餐桌上我们聊了两个半小时,他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因此“叙旧”的主要话题是他的《香港环境报告》。奇怪的是,我不但不觉得闷,反而听得津津有味。我对环境局的工作不甚了了,印象最深的是胶袋收费和那个眼大肚子小的吉祥物“大嘥鬼”,所以一见面我就拿这两件事打趣。然而,两个半小时之后,他让我大大改变了对香港环保的认识,让我看到香港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空气污染减少了。这些事,他不是凭嘴说一说,而是当场拿出数据、图表、航测图给我看。他那个认真劲就像在立法会回答问题。

  前些年,香港的政坛乱象使市民无法关注环保等民生议题。实际上,香港特区政府最近十年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实事、好事。黄锦星告诉我,从二○一四年到二○二二年,香港的人均碳排放量由峰值六点二吨降至四点五吨,减幅接近三成;受保护的海域面积由四千公顷扩大至六千公顷,增幅约五成;香港第一座自给自足的绿色工业园区T.Park每年能将七十二万吨污泥转化为电力,可供四千个住户使用……他骄傲地说,香港今年诞生了一个“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辆双层电动巴士和第一辆双层氢能巴士在香港上路,为本地公共交通未来实现零排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他还讲到香港与大湾区的合作,讲到内地城市在环保方面的进展,例如深圳的单层电动巴士普及化、上海的源头废物分类强制措施等等。事实上,内地多个城市的环保政策都走在了亚洲的前列。我既为香港的环保成绩高兴,也感到了不进则退的压力。香港没有自满的本钱,不可再错过发展的机遇。

  过去与黄锦星在事务所一起做设计时,我便知道他是“鬼才”,所以“大嘥鬼”一出街,我就想到这可能是他的“另类创意”。这次见面时我趁机向他求证。他承认自己是“主谋”。在推出“大嘥鬼”之前,同事们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担心市民未必能接受如此另类的吉祥物。最后,他拍板去马。推出吉祥物后不久,有一次他在酒楼饮茶时,听到邻桌的一个小朋友对另一个说:“不要浪费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