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转角处\小 杳

2022-08-03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炎炎夏日,绿树蓊郁,燠热全消。\作者供图

  回到北京后,一个最大的调整就是作息时间──早起了,却没早睡。每天六点锺起床,七点出门。上班路谙熟在心,却要每天遵循导航的指引,因为它知道哪条路畅通,哪条路拥堵。特别是车辆尾号限行日,必须赶在七点之前就位,晚上八点以后出来。摸索出一个大致规律:还是老城区相对好走。这样就有更多机会在长安街、天安门、前门周边行驶,有机会见到北京十二时辰、特别是一晨一昏的街景。

  多年以来,上下班一直走环路,有速度但景观一成不变。后来,景观还是不变,速度也没了。当年也走过一段老城区,琉璃厂和平门一带,老名校(师大附中)老书店(中国书店)老字号(荣宝斋)也算一景。这次回来后,更多机会钻老城区,发现很多老胡同老四合院改造过了,市政设施全面升级改造,胡同整洁不再杂乱,老院修旧如旧,主色调是灰色,点缀金黄赭红,葡萄藤爬满墙壁,干净漂亮,韵味十足。穿行北京老街深巷,偶遇了过去不知的发现:原来新华社北京分社在这里,原来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大楼在这里,原来李大钊曾经工作过的亢慕义斋在这里……有些是老物所,有些是新建筑,有些是旧址新开。每一个偶遇,都在心里打个招呼“噢,原来你在这里”。

  走在长安街,每天看着天安门,早晨的天安门、傍晚的天安门,不管什么时候都好看,不管什么时候一看见就激动。

  坐在办公室,抬眼琉璃红墙白塔蓝天,俯瞰而去,一片灰色屋顶之间,槐花鬱鬱,斜阳夕照。以为这样的好景致就这几天,恐怕雾霾天来了就不见了。同事说这样的好景现在已经是常态了。

  今年京城槐花特别旺盛。突然意识到北京城有这么多国槐,大街胡同四合院到处都是,这时节都在开花,一棵在开,一列在开,一片也在开。一串串淡绿色槐花像麦穗一样密密麻麻挂在枝头,与槐树的墨绿色相映衬,在树影婆娑的下泛着光。以为自己多年不在京,这般盛夏槐花盛开也是老景了,没好意思“大惊小怪”。但同事也说今年的槐花格外茂盛。槐花一边在枝头开着,一边噼哩啪啦洒落街道,道路铺成金黄色,大街小巷成了淡香弥漫的花径,每天清洁工扫出一车车槐花。傍晚一阵骤雨,打落一地槐花,不忍踩踏,雨伞也成了花伞。清香淡雅的槐花给高温暑热的京城平添几分恬静。

  趋车前往国家植物园,没想到这么庞大壮观,六百六十公顷堪比四分之三个香港湾仔。炎炎夏日,绿树蓊郁,燠热全消。百年老槐、高大冷杉、芦丛竹林、曹雪芹故居,半日下来只走了一个角落,意犹未尽。

  远行之后再归来,重新打量这个久违的城市,总觉得多了不少变化,好多“没想到”“突然发现”,一时难以言表。对于大气庞然的城市,细节的变化不容易显现,只觉优雅的气韵淡淡晕染。不经意间,细节就在转角一隅,不动声色给了一个惊喜。又凭着季节的转换,仅这一树树绿荫槐花,悄悄给了一个友善的欢迎小仪式。

  M兄等老友隔离半月后来京公干。夏日午后坐在CBD写字楼下星巴克喝咖啡聊天;傍晚看朋友,朋友说一起去国家大剧院看音乐剧,不期然与阎维文、王宏伟等名家相识,都是谦和儒雅的人。大热天又跑去798、美术馆、五四大街及景山转了一圈。大家笑称,到了京城变成“文艺範”了。一个月前曾独自来大剧院看音乐剧,主演是雷佳、廖昌永。不用咪,声音震得耳朵嗡嗡响,极具穿透力。北京的文化氛围和水准向来都是全国顶尖,没有之一。

  夜晚走在长安街边,夜风习习,夜色下的天安门金碧辉煌,长街两侧骑行者川流不息。曾几何时,也是茶叙后与老友一起步行,身边是上环古色古香或画满涂鸦的老街,有一条窄巷,一家画室小小的门口摆放着铁艺架子,一枝紫荆花探出墙头,在粉壁上投下花影,街心公园花廊深处长椅上流浪汉在酣睡……而今,不觉五个月倏然而过,脚下已是长安大街,感慨万千。时移景易,转角处老友依然,这也是一种特别的小欢喜。

  在转角处等候的,还有快递途中的蓝雪花、还有大洋彼岸亲人的消息。

  人生就是由一个个转角处连接而成,每一个明天就是一个转角,转过去有太多不期然的盲盒。美好的事物,有时候需要她简单直白扑面而来;有时候,充满悬念的美好,牵肠挂肚,更加隽永绵长。我总是期待,明天等待我的,是──喜出望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