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柳絮纷飞/愉景湾风情\小 冰

2022-08-10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仲夏夜的愉景湾,一波波外国面孔的男女老少在海滨长廊上散步,跑步,遛狗,聊天,衬以周围规划有致的欧式建筑、锺楼、餐厅、教堂,仿佛身处欧洲。

  被称为“小欧洲”的愉景湾,是大屿山风景区的最浓处,是香港的“海岸消閒新地标”,开发十多年来,为华洋结合的香港又添一景,岛上住着不少在港工作的外籍高管和家人。

  Staycation愉景湾,酒店旁边的“愉景湾海滨白教堂”是目的地之一。等腰三角体的教堂,蜂巢状的外墙,落地窗大大的,内外纯白。建筑简单利落,里外上下通体透明,极强的立体感、层次感、现代感。旁边的水池连接着海与天,海天互动,海池互动,把教堂倒映在水中央,当海风吹拂,景物活泛地摆动,是优雅的动态美。

  因其小巧,教堂的英语名是White Chapel而不是White Church,为满足对浪漫婚姻的追求,不少本地新人跨海来此举办婚礼。驻足观赏,潜意识里出现台湾东海大学教堂的影子,那是贝聿铭的佳作之一,也是很多台湾新人的婚礼场所;又忆起伦敦的一个区Whitechapel,只是一个用了合成词,另一个将合成词分开罢了。

  给“小欧洲”添色的,还有高桅仿古帆船“济民号”和欧式观光马车。“济民号”是一七八四年欧洲商船Bounty的再版,映衬欧洲当年发达的航海业。观光马车由两匹欧洲纯种马拉动,是香港唯一能坐马车的地方。

  码头的艺术角“The Art of Discovery Bay”,介绍长住香港的英国画家Richard Marc Crosbie的作品。画家以钢笔画为主,配合水墨画、粉彩画、水彩画、荧光笔画,绘出愉景湾的主要观光点。一幅名为North Plaza的钢笔画,很眼熟,描绘的是我们走过看过的愉景湾露天音乐广场。

  以欣赏的目光,画家Richard为疫情下的香港人画出家乡的妩媚,是对“小欧洲”精华处的概括,非常切合市民时下的心境。钢笔起源于西方,传播于东方和全世界;钢笔画是艺术家最方便的创作形式,在有点岁月的电影里,不难发现这样的镜头:西装革履的绅士,优雅地把钢笔从上衣袋取出,随意勾勒几笔,一幅风景画或人物肖像便跃然纸上。

  教堂、锺楼、高桅帆船、欧洲马车、海滨走廊、沙滩浴场、高尔夫球场、艺术园地,构成一系列欧风。“小欧洲”是香港回归后的新作,给中西合璧的本土特色锦上添花。

  疫情两三年不便出境,但是我们不缺本地游。以为自己都成一个香港通了,冷不防惊喜再现,还没有走完!是走得不多?还是香港的美景不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