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跨界之《无极》\李 梦

2022-08-11 04:24: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无极》剧照。\香港艺术节供图

  疫下两年多,人们已渐渐习惯了“新常态”,线上会议、线上观展甚至线上婚礼,都不再是新鲜事,甚至连大型舞台作品的创作和排演,都可以借助Zoom线上会议来推动及实现。香港艺术节策划并即将于八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演出的《无极》(Colossus),便是一例。

  《无极》是活跃在当代舞坛的澳洲知名编舞家史蒂芬妮.雷克(Stephanie Lake)的代表作,二○一八年在墨尔本首演后颇受好评,此后曾在悉尼和巴黎等不同城市巡演。今次,香港艺术节委约雷克与香港演艺学院一众舞者合作编演此获奖舞作,并非简单将既有作品搬演至香港舞台,而是在已有版本的基础上,根据香港舞者的特色风格乃至香港这座城市的独有魅力,再作编排,共同打造“属于香港的《无极》”。

  有别于香港艺术节今年初推展的一系列线上演出,今次《无极》将以线下演出的形式呈现,而演出前从构思到排练的整个过程,却几乎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对于参与演出的香港演艺学院近六十位年轻舞者乃至经验丰富的编舞家本人,都可谓一次不乏挑战的尝试。处理时差,令到数十位舞者同聚在Zoom会议室中,在线参观演出空间并遥距指挥排练……两年来,编舞家与这些香港舞者从未谋面,却能够彼此熟悉并共同创作,这既要归功于科技的力量,也是艺术在疫情下展示创意和凝聚力的绝佳案例。

  让《无极》编创者引以为豪的是这作品的“跨界”属性,所谓“跨界”,一则在于编创者与演出者跨越地理限界而共同思考及创作,另外也在于舞者的多元化令到作品在不同艺术媒介和领域中往来游走。参与演出的数十位舞者,来自中国舞、芭蕾舞和现代舞等不同舞蹈学科范畴,借由此作品得以互动交流,不局限于既有程式,而是在更广阔、更鼓励创新的情境中探讨及合作,对于年轻一代的舞者,不失为扩阔视野的有益尝试。

  疫情无阻全球化,而是为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的关系带来全新的可能。而《无极》中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探讨,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环境关系的描摹,乃至对于形而上之美丑善恶的反思,亦是疫下艺术创作者常谈常新的话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