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竹风入户\李丹崖

2022-09-21 04:24: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扬州有园,曰:个园。很是精妙,竹子可不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又一“个”,就成了竹林。风入竹林,一个个的“个”与风握手,“个”与“个”之间相互摩擦,竹叶沙沙,就成了竹风。与竹毗邻,抛开不食人间烟火的雅事不说,若是有风,从竹林的那端吹过来,竹子的清香入户,在院落或窗櫺里端坐的人,嗅到竹子的清芬,精神定然为之一振,所谓“神清气爽”,不过如此。

  看竹生凉意。竹子这种植物,似乎尤其适宜夏日来观赏,打眼一看,扑面而来的绿就能给人带来阵阵凉爽,加之一些风吹过来,凉意就更增添了一重。早些年在乡间,每逢夏日,我都会搬一只条櫈到竹林里去,读祖父收藏的各种武侠小说。那侠士的剑,凛冽地在文字中穿行,似竹叶在竹林中摇曳。

  竹林里的竹子密密匝匝,只有条櫈才能放得下,在竹林里阅读最好是上半天,没有那种嘴极毒的花蚊子,上午,鸟鸣也清澈一些,并不显得聒噪。说也奇怪,现在回想起来,少年的定力总是要好很多,鸟鸣丝毫惊扰不了我们阅读的欲望,也许是小说中的刀光剑影太夺人心了,毕竟,每个少年都有一个侠客梦。

  说到侠客,想起很多和侠客相关的影视剧,比如李安的《卧虎藏龙》,有大段的竹林打斗场景,人在竹林上蜻蜓点水似的飞驰,脚尖点着竹叶,几乎是跃动,那感觉很是潇洒。侠客似乎是专门为竹林而生的,或者说,竹林是专门为侠客而长。

  魏晋时期,文人尤爱竹。他们在竹林下清谈,在竹林下敞开肚子读书,快意爽然地弹琴,或者是挥汗如雨地打铁,饮五石散,学驴叫,竹林悠悠,竹舍朴拙,常常可见高士的身影,最具代表的就是竹林七贤了。

  看过很多雕塑,最喜的是嵇康在竹林下弹琴,竹林静谧,嵇康弹着《广陵散》,他指法娴熟,容貌潇洒,仰头陶醉之间,胡须几乎飞成“一”字,或者说他的胡须也是一枚最俊俏的竹叶,有风吹来,竹叶落在焦桐琴弦上,嵇康的琴声太醉人,风拂竹叶也想撩拨几声。

  古往今来,写竹的诗句何其多。但写到竹风的却极少,仔细排查,也就想起李峤的诗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入竹万竿斜,是很有画面感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过如此。

  提到竹风,脑海中闪现几帧从前乡居的画面,祖父穿着白衬衫,在竹林下摇着蒲扇纳凉,脚边是他养的一群小白鹅,方才满月,嘴角还是黄的,与头顶的竹叶青相映衬,画面很是挑眼。有风吹过,祖父的头发飘起来几缕,不像嵇康那样张扬,却有着一种中国老者特有的儒雅在。

  在我少年时的印象中,谁家屋后有一片竹林,在小伙伴们看来是非常羨慕的事情,竹林里可以看到各色鸟儿,还有我们想像不到的貛子,打洞在竹林里幽居,很是神奇。现如今,貛子在皖北几乎是见不到了,就像是到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竹林也渐渐被伐掉了,夷为平地。鸟雀飞走了,竹叶沙沙声也消失了,每逢夏日有风,直接地吹到院子里,黏热污浊。

  我们的院子,似乎少了一重淨化器。

  竹叶被砍掉的那一年,祖父养了七只公鸡,会在原来竹林的那片区域撒食,如今已然空空荡荡,倒是适合鸡来吃食,祖父看牠们啄食,顺便发呆。到了冬天,连夜大雪,翌日,祖父把鸡赶到雪地里去,大红冠子的公鸡走在雪地上,祖父撒一把高粱,颗粒饱满,公鸡们欢跃出动,留下杂乱的一阵脚印,乱却好看,地上,匍匐着一个个“个”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