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夏加尔(Marc Chagall,一八八七至一九八五)和他的作品都是极富亲和力的。这位俄罗斯画家的画作色彩斑斓,极其生动、浪漫而想像力丰盈,在现实与超现实的世界之间自在游走,让观者不怎么费力气,就能从他的构图、用色和意象中获得感官和心理层面的双重愉悦。他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白俄罗斯,前往当时现代艺术家齐聚的巴黎,在那个后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此起彼伏的时代,却并没有走在先锋艺术的最前列,而是以某种回望的、内省的姿态,近乎沉迷地描画自己的故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自己梦中和想像里的故乡。
一方面,夏加尔梦幻般的、鲜艳热烈的笔法,让他的作品易亲近、易感知,另一方面,他的童年经历,他与苏联政权的微妙关系,以及他对于自身创作过程的夸大其词或三缄其口,都为这位画家的作品蒙上一重神秘。我们很容易被夏加尔的作品吸引,却又很难真正读懂他。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张力与纠葛,或许正是夏加尔其人其作被后世常谈常新的缘由所在。诚如即将出版的《夏加尔》一书原作者、英国艺评人莫妮卡.博姆─杜琴(Monica Bohm-Duchen)在引言中提到的:“夏加尔是二十世纪最为人喜爱又最不被理解的艺术家之一。”
与其他《夏加尔》传记相比,杜琴的这本书并不易读。全书依时序分为七章,从夏加尔在维切布斯克的童年,谈到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巴黎之旅,再讲到他的美国之行以及一九四○年代之后在画坛的名利双收。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介绍夏加尔作为艺术家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用了相当篇幅谈论他生平经历和艺术创作的复杂与多面。夏加尔其人其作,绝不像我们乍看上去那般甜美且浪漫,在单纯的表象下,内在的张力、纠葛乃至不为人知的晦暗,才是作者更乐意探寻的部分,也是这本书让人期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