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缤纷华夏/河洛五啖\霍无非

2022-10-07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风光漪旎,物产丰厚的河南伊阙龙门。\作者供图

  汹涌澎湃,奔泻千里的黄河,外表浑浊,内里丰富,滋养了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麦穀稻菽,鱼鳖瓜果。

  我家曾有十多年在中原古都洛阳居住,那儿距黄河近,父母的单位在黄河滩有一片农场,别看是砂壤的河滩地,看似贫瘠单薄,生长的东西都“不瓤”(当地方言:不差)。年少时,我们吃过农场河滩地产的大米,那可是晶莹雪白,圆如玉珠,粒粒饱满啊,洛阳人做米饭爱蒸,入口香滑油润,毋须菜佐,很下饭,是大人们像老农那样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辛劳收获,也改变了黄河流域中原段不咋种稻的旧俗。洛阳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国家在“一五”、“二五”期间,投资建立了拖拉机厂、矿山机械厂、铜加工厂、轴承厂等大型厂矿,从沿海城市调来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南方人爱吃米,因此黄河滩的大米很受欢迎,“大米换麵”这种以粮易粮的方式应运而生。

  相对于大米,黄河大鲤鱼远近闻名。唐代诗人李白根据“鲤鱼跳龙门”的民间传说,借鱼喻己,写下“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的诗句(孟津为洛阳辖区)。“志存高远”的黄河鲤,眼似珍珠,嘴边四根胡须,鳍、尾末梢金黄泛红,具有嘴大、鳞少、肉厚细嫩等特点,在当地水产中占居鳌头。北魏杨衔之的《洛阳伽蓝记》说黄河支系的洛河伊水,“洛鲤伊鲂,贵于牛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物产有一方认识。与鲤鱼在两广等地的落寞不同,牠们在中原挺火,被视为主贵之物。半世纪前,普通的洛阳家庭平时舍不得吃黄河鲤,“朋友来了有好酒”,黄河大鲤鱼上席最表心意。

  蝉鸣夏热,西瓜香瓜是绝佳的消暑佳果。河滩好砂土,好土出好瓜,沙甜的西瓜,蜜脆的香瓜,多种多样。单说西瓜,就有花皮瓜,黑皮瓜,绿皮瓜,瓜瓤鲜红、橙红、淡黄,瓤中黑籽、白籽、无籽,咬一口兜不住汁。城外的农民进城卖瓜,用架子车拉,摞成小山,兴头上,来几句“王婆卖瓜”式的自夸。过去,洛阳人买瓜爱囫囵个买,十来斤重的大西瓜捧回家,没有冰箱,泡在水中,土法“冰镇”,晚饭后取出切开,咦,又冰又甜,暑气全消。挑瓜是一门学问,懂行的买者根据瓜的外观,拍瓜的声音和手感,选定熟瓜。把握不准的,就让瓜主代选。瓜主选得快,三两下抱来一个,嘴也不閒:恁好的瓜,不熟不要钱。

  洛城以北,黄河之南夹着邙山,山绵地旱,地下古墓葬多,地上红薯满坡。红薯是当地的主要粗粮,红皮,个大,疙里疙瘩一串,产量高,切小块与小米熬粥,是过去常见的农家饭,老乡们谓之“喝汤”。但这种食物吃多了反胃、矢气,得变着法儿吃。好在红薯与它的适种性一样,应用范围广,磨成粉,是城里人家的粮食配给,蒸出的窝窝头外圆内凹;压晒的粉条长如柳丝,与肉一炖,粉条吸足油水,滑润筋道;拿它粗粮细做,搭配面粉,蒸出黑白相间的卷馍松软弹手……

  旧日洛阳有两种走街串巷“卖水”的小贩:一种是卖冰糕,另一种是卖浆汁。区别是冰糕甜,浆汁酸,冰糕有季节性,浆汁四季不缺。卖浆者多是市郊的农家,与我家隔条洛河的安乐窝村就有不少,他们拉着焊了桶的架子车,“舀──浆嘞──”,需要的人家听到叫卖,端锅拎盆舀满,一两毛钱足矣。买浆弄啥,做浆面条。这种面食,浆汁是关键,制浆的原料主要是绿豆,将豆泡好磨浆,过滤留汁入缸发酵,一天后出了酸腐味,浆就可以派用场。炒锅烧热,倒入乳青的浆汁,起沫时加少许豆油,勤搅动,不使其凝。浆将沸,放入擀好的面条和肉丁、芹菜丁、茄子丁、胡萝卜丝等武火同煮,佐以调味小菜即可食。浆面条入口酸香,味有些重,老洛阳人好这一口,外来人口也逐渐接受它,经厨师精心改良,已成为洛阳的名小吃。

  以上五啖,如沧海几粟,俱是寻常物,搁在历史厚重的河洛,生出些许文气。套用在洛阳终老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词:河洛好,人杰物丰硕。牡丹端艳三彩绚,古都新颜耀中国,能不忆河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