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走读湾仔\李 梦

2022-11-24 04:24: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湾仔一景。\摄影:YK Wong

  早就听闻湾仔日月星街至利东街一带进驻不少时尚小舖,上周末与十数位关注本地历史的爱书人同游,漫步街巷,更能细味湾仔华洋杂处之美。

  由永丰街起步,不消数分锺,便来到日月星街。三条街得名《三字经》中“三光者,日月星”,盖因香港最早的发电站正建于此处,而电力能带来光明,临近街道便因此得名。一百多年过去,发电站早已迁至北角再迁往鸭脷洲,唯街名存续。而今,三条街上聚集不少时尚餐厅、文创小店,与传统洗衣店和茶餐厅等毗邻相依,给“老湾仔”们的平静日子增添不少热闹和惊喜。

  街道这边,德如茶餐厅的铁皮档让爱怀旧的人们顺着回忆,怀想儿时与屋邨三两好友同饮红豆冰的无忧日子,街那边,大洋彼岸远道而来的人气咖啡品牌“蓝瓶”(Blue Bottle)引来一众潮流男女打卡聚会。短短半分锺脚程,时光竟穿梭百年而不露痕迹,这是湾仔的魅力,也是香港的魅力。

  沿皇后大道东一路东行,走过船街,步入庄士敦道。修顿球场在左,和昌大押在右。老湾仔称呼修顿球场为“波地”,因为这是闹市中难得的踢波(踢足球)场地。而在日占年代,日军枪杀的平民众多,修顿球场被用作行刑场,沾满鲜血。香港作家小思童年时住在湾仔石水渠街一带,曾亲眼目睹轰炸湾仔的惨烈,犹记得战乱时外出,“回到家,鞋底和鞋边上,都凝着血块”。二战后,修顿球场变身“大笪地”,小商贩摆摊卖艺或卖物,晚晚热闹。早些年,曾有人提议将修顿球场改建为高档住宅,遭到一众老湾仔极力反对,称其为“城市之肺”,吸纳新鲜空气,保证健康。幸好,湾仔至今仍留有这一片绿叶,在书店、文创精品店和时尚餐厅环绕中,与往来的叮叮车相伴,见证往昔与当下在此交逢重叠。

  湾仔一片,原本名为“下环”,是港英政府划定“四环九约”的最后一环。如今,西环、上环、中环仍在,“下环”已更名“湾仔”,既因其临近港岛背面海湾,或也因“仔”字亲切,与此处相对中环的平民化景观相衬。当日参与步行团的一位团友,曾是湾仔街坊,近年搬走,此次重访,已认不出街道模样。城市日日在变,留不住的,放在回忆里,也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