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閒话烟雨/道可道,是茶道(上)\白头翁

2022-12-02 04:24: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的饮茶史要比造酒史迟到五千年,因为根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一项科研成果,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八千多年前,中国已开始有含酒精的饮料。而《尚书》《春秋》《史记》都未记载茶史,至今出土的先秦文物中,不见有茶具,在出土的所有青铜器中有几千件青铜酒器,没有一件是茶器。中国茶有《茶经》在唐朝,中国茶真正走入社会,应该在南朝,茶随禅宗入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寺中有茶,楼中有茶,烟雨中有茶。到唐朝时,茶之兴旺,茶之普及,茶之魅力,几乎让大唐王朝折服。唐之兴盛与茶之普及有关,在唐王朝茶叶作为商品,开始在全国征税,成为国家重要的税源之一。

  唐时饮茶和我们今天不同。唐时先把茶采下,炒熟,晾干,做成茶饼;饮用时,再用力将茶饼撬开,用特制的茶碾碾碎成末,还要用专用的茶筛一遍遍过筛,然后才能冲水,在泡茶之前还要适量加入盐。当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唐时饮茶的茶具,那是唐僖宗皇帝敬奉给释迦牟尼的贡品,玲珑剔透,工艺巧妙,从茶刀、茶磨,到茶杵、茶筛一应俱全,是大唐宫廷茶具,弥足珍贵,亦为唐代饮茶须加盐之佐证。中国人那时讲究在茶中加少许盐,且把茶碾成粉,冲成汤,至宋时仍未变,宫廷及士大夫仍然喝茶加盐。

  宋时黄庭坚写的一首《品令.茶词》写得字字生香,方知酒醉人,茶亦醉人。唐时贡品中茶居上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见唐之茶风之盛。盛宴之上,必有茶宴;君子之交,必有敬茶。茶的又一个疑问来了,《全唐诗》一共收有四万八千九百馀首唐诗,直接咏酒的诗有六千多首,出现了数位名留青史的大诗人,几乎都是酒仙,酒圣,为何没有一位茶仙,茶圣?唐代出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最全面的《茶经》,被誉为茶之百科全书,陆羽乃中国饮茶第一人。为何不见唐之茶文化?难道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都不饮茶?“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杯茶都不饮?唐诗像酒,宋词像茶。读唐诗如烈酒激荡,热血澎湃,翻三山登五岳;读宋词则深夜观星,夜读春秋,君子舞剑,贤士抚琴,从来佳茗似美人。

  茶到宋代,已然豁然列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以食为天,前六件事均为食,茶已然为“半边天”矣。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清明上河图》中有了多家酒楼酒坊,亦有多家茶馆茶庄。茶已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门第一礼,是沏茶待客。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文化养一方饮茶人。老北京人什么时候喜爱上茉莉花茶似乎无准确考证,至少从大清王朝开始,老北京人就好这口茶。茉莉花茶也讲究,把江浙一带的龙井,毛峰、云雾、芽尖、碧螺春,明前采来,炒乾晾製,陶罐竹篓,从大运河一直到通惠河。等到茉莉花一开,采花女背着竹篓下田,专采那些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打春的茉莉花娇嫩鲜艳,白如玉,光如雪,香如桂。要把绿茶和茉莉花有序糅合为一体,做茶的师傅推门一嗅,就知道花香不够要加花,茶香不够要加茶;然后才是摘花女,把和茶相伴相亲的茉莉花捡出去,把经过窨製的茶剔出来。但茉莉花茶庄都有一箩一箩的茉莉花,有的饮茶人专好茉莉花味,往往在沏好的茉莉花茶上漂一两朵盛开的茉莉花。那时代,从京城通州到朝阳门内外,一街两溜俱是茶庄,茶庄招牌上都有一朵、一簇含苞怒放的茉莉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