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林风眠的秋\李 梦

2022-12-08 04:24: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林风眠画作《秋林》。\图源:佳士得

  上周去香港会展中心看佳士得秋拍预展,见到两幅林风眠(一九○○至一九九一)的秋景,远观近赏皆出众,着实惊喜。

  作为最早一批留学法国的中国现代艺术家之一,林风眠既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又从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等二十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的绘画流派中汲取灵感。像是今次亮相拍场的两幅同样取名《秋林》的画作,便显然是东西艺术融合而生的作品。

  与林风眠时常描画的主题如仕女和苇塘飞雁等不同,《秋林》等摹写秋景的纸本设色画作,虽说以纸与墨等中国画家惯用的媒介创作,却每每予人以油彩在画布上创作而成之感。画中颜色的饱满、层次的丰富乃至整个场景和氛围的渲染,都更像油画而非中国传统山水的构思及排布,这与画家本人的志向不乏契合。   虽说林风眠五岁开始习画时,曾遵从父亲教诲临摹《芥子园画谱》,但十八岁后赴法留学的他,很快对所谓的西洋画法充满好奇与热情。他在巴黎罗浮宫和吉美博物馆临摹藏品,他在柏林游学时深受多位表现主义艺术家影响,而他回到祖国后,不论最初在北京专门艺术学校任教,抑或于一九二八年创办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均致力于推动西方绘画在中国的教育和普及,并探讨中西绘画融合之可能。

  在他的启发与带动下,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一众日后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现当代美术潮流的艺术家,赴法深造,并终其一生探索中国绘画的笔法和意境如何在油画中展示与发扬。今时今日,我们常常谈论“留法三剑客”,而这辉煌的背后,理应为他们的老师林风眠记上浓墨的一笔。

  林风眠自一九七七年隐居香港,至一九九一年病逝,生命的最后十四年,一直在此城创作并生活。过往文章对他的这段岁月评说甚少,只知他曾在油麻地弥敦道和太古城金枫阁居住,仅与几位至交好友往来,心无旁骛,潜心作画。尽管生活在此城,他却并未以此城为主题创作,画中常见仍多是仕女飞鸟。这又让我想到俄罗斯画家夏加尔,想到林的学生吴冠中,即便在异乡漂泊日久,心中与笔下,仍以故乡山川为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