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一棵圣诞树\江恒

2022-12-22 04:24: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特拉法加广场的圣诞树亮灯。\资料图片

  圣诞节将至,有多少人会在家中摆放圣诞树?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每年都会摆放一棵特殊的圣诞树,至今已坚持了七十五年,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

  将时间倒回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的铁蹄正蹂躏欧洲。一九四○年四月,德军入侵挪威,并计划通过控制王室和政府,迫使挪威投降。面对德军强大的攻势,挪威殊死反击,电影《第十二个人》(The 12th Man)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描写了当时挪威人如何顽强地反抗侵略。挪威国王哈康七世(Haakon VII)的意志尤为坚定,说出二战史上的经典名言,“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者,就不值得活下去”。无奈终因两国实力相差悬殊,挪威全境沦陷。

  赶在挪威被全部占领前,哈康七世带领王室成员和政府高层逃到英国,并在伦敦成立流亡政府,继续领导挪威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直至一九四五年德国战败投降后,挪威王室和政府才陆续返国。为感谢英国在二战中的收留和帮助,从一九四七年开始,挪威每年都会在圣诞节前向英国赠送一棵高大挺拔的云杉树,摆放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成为英国圣诞节的一大标志和景观。

  与普通的云杉树不同,作为礼物的圣诞树可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森林中经过千挑万选。按挪威方面的说法,政府会提前数年进行物色,挑出一批“好苗子”并委派专人悉心照料,等树木长到合适尺寸,便从中精心选出最完美的一棵。为体现对圣诞树的珍重,砍伐和运送的过程也颇为隆重,砍伐当天通常会由奥斯陆市长和英方代表共同主礼,之后再用专车和轮船护送,经过翻山跨海,最后抵达伦敦。今年挪威赠送的圣诞树高达二十一米,在亮灯仪式上,有学童朗读名为《一棵树》的诗歌,将圣诞气氛推向高潮,预计圣诞树将摆放至明年一月六日后被环保回收。

  尽管云杉树是百里挑一,正可谓各花入各眼,总有年份的圣诞树因“颜值”欠佳而无法讨得英国人的欢心。比如二○一九年,挪威赠送的云杉树枝条过于稀疏和下垂,看起来仿佛营养不良,遭到英国民众吐槽,认为不是赠兴而是来添堵的。为提高圣诞树的人气,伦敦官方专门创办了一个推特账号,让民众可以每日追踪其见闻。

  英国人对圣诞树讲究得近乎挑剔,很大程度上缘于王室带动了圣诞节要摆放圣诞树的风潮。现代圣诞树传统公认源于十六世纪的德国,后由英王乔治三世的德国王后引入英伦,据说她将一整棵紫杉树摆在家中,并给树枝精心打扮,当树枝上的所有蜡烛都点燃后,就让整个宫廷的人聚集在一起高唱颂歌,但当时该习俗仅在王公贵族间流行。直至一八四一年,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在温莎城堡摆放一棵圣诞树,女王一家围坐树下其乐融融的照片被报纸刊出,立即引起民众追捧,摆放和装饰圣诞树从此蔚然成风。维多利亚女王在回忆童年生活时曾说,“在两个大圆桌上有两棵树,被灯和甜甜的装饰物包围,树周围摆满了圣诞礼物”,家中的圣诞树给她留下难忘的印象。

  美国作家莱斯.斯坦迪福德在《发明圣诞节的人》一书写道:很难想像真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圣诞节会没有圣诞树,维多利亚女王婚后每年都在温莎城堡摆放一棵树的做法极大推广了圣诞树的习俗,英国媒体则推波助澜。像一八四八年《伦敦新闻画报》便刊登了王室一家围着一棵圣诞树的版画。《泰晤士报》又用扣人心弦的语句描述了这棵树,“每个树幹摆了一打蜡烛,树幹下悬挂着精美的托盘、篮子和糖果盒,还放了各种糖果,各种形状和颜色都有,十分漂亮。”次年,《伦敦新闻画报》和其他杂志都出了圣诞专栏和特刊,建议读者如何去装饰树、包礼物、筹办圣诞派对,以及如何正确摆放槲寄生、冬青树枝和常青藤。

  对于王室圣诞树,英国历史学家露西.沃斯利在《维多利亚女王:作为君王和女性的一生》一书中描写得更详细:“温莎堡摆放一棵年幼的冷杉,大约八英尺高,有六层树枝,每一层都装饰着蜡烛和盛放糖果的精致托盘,此外精美的糕点、金黄的姜饼、填满蜜饯的鸡蛋也由丝带繫着,直接悬挂在树枝上,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娃娃躺在树下洁白的锦缎桌布上,树顶立着一只展翅天使的小雕像。”接下来二十年间,温莎堡的圣诞树越来越华丽,到一八六○年,它们的个头庞大,而且做出了仿佛被雪覆盖的效果。

  被誉为“英国圣诞节之父”的狄更斯,在一八五○年写下短篇小说《一棵圣诞树》(A Christmas Tree),记录了他童年圣诞树的装饰,今天读起来宛如打开了一个维多利亚年代的时间胶囊:树上有小提琴和鼓;有女性小饰品;有枪、剑和旗帜;有嗡嗡声陀螺、针盒、擦笔器、气味瓶、谈话卡、花束架,女巫算命的纸卡片;有真正的水果和用金箔人工制成的仿苹果、梨和核桃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和充满惊喜。

  正如狄更斯在书中所说,毫不奇怪圣诞树也是关于怀旧的,值得庆幸的是,几个世纪以来圣诞节都没有改变的一件事,在圣诞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