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月一日零时,维港举办跨年烟花汇演。\香港中通社
一月一日午夜零时,终于在家中临海的窗口,看到送别二○二二年、迎接二○二三年的烟花了。在这特殊的时分,平静的维多利亚海面上,烟花在二○二三年元旦的夜幕上升空喷发,带来一种新的气象。
这晚,我们从窗口看到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偕老携幼,往红磡海滨花园湧去,海滨挤满了欣赏午夜烟花的人群。已经三年没见过这样的情景,时光不禁迅速倒流,回忆起三年艰难走过来的日日夜夜。
三年,新冠疫情给人们和各种行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也带来许多教训。特别是对病毒的认识,从恐惧、无知到防疫、了解和共存,到各种策略的调整。人类对每一场大型的全球性的瘟疫认识和对付策略,有无法控制的阶段,也有取得胜利的喜悦。由于历史的教训,各国科学家、政府渐渐也明白了,人类无法活在真空里,永远百毒不侵;只能因势利导,学习与病毒共存的本领。这三年的疫情,识见和收获之一恐怕是这一点吧。
最近防疫措施的极大调整,人们议论纷纷,但总的态度是欢迎的。三年的防疫各种限制,从国家层面来说,经济颇受限制;从个人来说,失去不少出行自由:少行走,少见面,少购物,少应酬,少旅行等等,与过去的生活常态相比,也就少了许多乐趣,因此,防疫措施大松绑,旅行社雷厉风行,马上恢复和组织起多线境外的旅游团。当然,较远的不说,最近、最现实的是全家节假日的欢聚,防疫最严格时期,从限聚两人、四人、六人到八人到不限聚人数,就是一个重大的改变。这其中,最大的受惠者之一是三年来饱受疫情蹂躏的酒楼。 可惜,有很多酒楼等不及春天来临,已经关门大吉,在行业的队列里倒下去了;有不少亲友,因为抗体差,被病毒一口吞噬,无法见到疫情拨开阴霾见晴天的一日。由此我也联想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离开群体性的社会生活,人与人的交流始终也无法消除。人到头来,虽然都是孤独的,但走向最后的孤独之前,都需要互相关怀和交流,而这些都因为疫情而被切断了,一旦恢复,怎不喜极而泣?
当然,防疫放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确诊的数字仍高;一些人不慎的话,会出现“二次感染”等等。据官方的数据,香港染疫者已超过二百五十万人,社会已建立较广泛的防疫屏障。凡事有得有失,如今规定学生若返学还需要天天快测,口罩令和确诊隔离令还得维持,都是有必要的……
遐想中,看到窗外维港上烟花渐渐消歇冷落,夜晚的海面恢复了原先的安静,对岸港岛高低不一的大厦窗口却依然灯火灿烂;冬夜的寒意似乎赶着另一场约会去了,此刻,倒是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涌上心头。寂静的元旦一时许了,忽然从楼下海滨大道爆出几声又像爆竹,又如发射烟花的声音,不知是谁在这夜深人静的新年首日,喜上心头,忍不住地自由发挥呢?不禁想到田中裕子主演的电影《火火》,烟花都具有象征意味──“火焰一般的生命姿态为更多陷入绝望中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