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德音乐家们在掌声中谢幕。
那天我正在犹豫是要留在家里看世界杯阿根廷的四分之一决赛呢,还是去看这场让我心动不已的“中华风韵”──“东西之间”交响音乐会。正在我难以决定的时候,好友基德发来信息说:
“今晚这场音乐会你们想去看么,我有赠票。”
“那真是太好了,我正在看节目单,里面的曲目都好喜欢。”
“是的,我也是。期待已久!你要几张票?四张?六张?一位华人朋友慷慨地赠送了二十张票。”
“我先要四张,稍等我一下,我问问我们的钢琴老师。”
钢琴老师妮可之前刚邀请我们去了一场罗马尼亚的四重奏室内音乐会,我们也正好礼尚往来邀请她来听听中国风音乐会。妮可很快便回复我说,她甚至认得演出者中的这位中国小提琴家宁峰,非常喜欢他的表演。
这场音乐会在柏林爱乐大厅举行。我们准时到达会场时,本以为感兴趣的基本上都是华人,没想到观众席中有接近一半是盛装出席观演的德国人。
音乐响起,《太阳出来喜洋洋》,便已勾起我儿时的记忆;小学合唱团里独唱这首歌曲的领唱小男生明亮的嗓音依然记忆犹新。这熟悉的调子让我激动不已,我忍不住低头对身边的儿子和女儿低声说:“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听着长大的曲子。”
他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完全沉浸在这少有听到的“民族风”调调里。
《粉墨春秋》和几首串联民族曲目演绎了极具代表性的民族风音乐,让我眼前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记忆中的朝霞满天和杨柳依依。
下一个曲目是由“笙”领奏的曲目《千里江山》。只见演奏笙的音乐家赵麟抱着这个由好几个音管组成的乐器走上台,就连他身边乐团里的外国弦乐家都看得有点目瞪口呆。可能整个乐团里见过这种乐器的人不多,有的可能在乐器博物馆里见过,而能听到这样一个“神奇”的乐器能同时吹出几个声部的曲调也足以让乐团里的团员们大开眼界。
下半场小提琴家宁峰演绎的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更是把华人们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熟悉的音乐,三年多未能归家的游子,这让场下的好多观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如此感人肺腑的琴声和歌声同时也感染着在场的外国观众,哪怕是异国的曲风,哪怕是无法听懂的歌词,但人与人的情感在这音乐声中得到了传递。接下来的西方曲目《魅力的梅露辛娜序曲》和《在月亮上的城堡》同样也传递了西方的曲风、音乐以及情感。
这场贯通中西文化的音乐会,既是音乐与文化的交流,更在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下交流着中西方的情感情怀。这是一场通过音乐贯通中西文化的音乐会,这是音乐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第二天我们的钢琴老师妮可特意找到我,这位久居德国的日本音乐家说:
“这场音乐会简直太棒了,太感谢了!”
“是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听着长大的曲目。真是勾起了乡愁。”
“你知道么,作为一位在德国的亚洲人,这样的音乐让我仿佛看到了你们的家乡,也让我同样感受到了思念。”
“是啊,音乐的世界里没有国界,甚至没有了时间和空间,如同机器猫的‘任意门’。”
“这个比喻我喜欢,我很幸运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任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