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生在线/社交距离\杨不秋

2023-02-14 04:24: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对我而言,癸卯年的第一个好消息莫过于香港和内地的全面恢复通关。一千多个日夜的翘首以待,终于等来了这道曙光。

  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种种起伏和反复,大部分人都已经克服了恐惧,渐渐习惯了与病毒的共生共存。这场大疫,无疑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许多变化。有生活习惯,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食、网上购物;还有社交习惯,比如视频交流,社交距离。这些变化,也催生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社交关系,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

  之前,我定期会与一些朋友见面聊天,吃饭聚会;我也会和很多不在香港的朋友们通过社交平台的互动,保持对彼此生活的关注。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生活节奏。在不定期爆发的感染高峰期,我基本都会在家办公,很少出门。被迫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自己独处的时间自然就多了。究竟要如何安排每天的时间,才能获得更多的愉悦感,让流水般的日子多一点意义。我可以还像之前那样不挑不拣地去浏览群消息,了解那些永远无法被验证的八卦传闻和家长里短;我也可以继续在朋友圈的点赞和被点赞、评论和被评论之中,传递“你好我好大家好,保重身体要平安”之类的讯息,可是这样做让我越来越觉得空泛和苍白。

  时间被这样地花掉,好像小石头被丢进了黑洞,无声无响,无影无踪;于我何关又于我何益?我意识到了无效社交就是在浪费时间。可是,该如何定义有效社交?每个人的需求和定义肯定都不同。于我,有效社交首先必须是跟我本人相关,其次是让我感到充实快乐、有实际意义。

  于是,先从微信这个社交平台着手,我折叠了很多微信群组而不再关注,基本停更了自己的朋友圈,也不再当成是每日功课那样不错过他人的每一条动态。毕竟,朋友的意义,绝不是朋友圈点赞之交那般蜻蜓点水又华而不实。关心我的人,并不需要通过朋友圈来关心我;反之亦然。省下来的时间被我用来和家人视频,尽可能多的阅读,和好友聊天,看剧和纪录片,整理家居,清理杂物,学习从未准备过的料理,尝试培养新的兴趣和爱好,等等。一天二十四小时,长度没变,质量进步了,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思了。

  常听人感叹,经此一疫,世界再也回不去了。话是没错,可是无论有没有疫情,改变都是生活的常态,从不缺席。既然无法抗拒变化,不如尽量放松心态又睁大眼睛,去发现其中的正面意义和积极价值,帮助自己更从容地面对和适应变化。

  定义和调整自己的社交距离,是我迈出的第一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