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母是江苏中部籍贯,所以我也喜欢那里的文化。那日随意打开一个高邮地区美食博主的视频,本是为盐水鹅子拌素鸡、红烧大肥肠、红烧老鹅、红烧咸鱼、高邮特产蒲包肉去的,但当博主的朋友提着一袋花雕醉蟹进屋来时,我的心神立即被吸引住了,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当然,苏中的螃蟹是有名的,精选湖蟹,硬邦邦的蟹黄,确实喜人,但我更感兴趣的其实是提螃蟹之人。他的自然皮相:小平头,高鼻梁,脖颈挂一条金项链,脸上泛着淡淡的油光,神情似喜非喜,倒红酒的姿势体现出洒脱旷达的态度。透过现实的外壳去看本质,他和我的表哥──南通地区普通的销售人员,完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从这张脸上可以看出苏中人的积极入世,以及极冷静却又有些玩世不恭的态度。
在那些平凡普通的人物身上,如果投以格外深切的关注,就会看到他们身后地区群落的文化品性,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脸像,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你甚至可以分辨出中国历史上几次由北至南的民族大迁徙留下的印痕。
陈丹青不久前说:“我在去年刚刚看到的山西的雕塑里,获得一个非常意外的发现,就是我忽然在庙里这些明代人的雕塑,早一点还有元代或者辽代的雕塑里,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脸。……当我们上百年在造型和审美上大规模西化以后,我们需要有一个介质,一个理由,重新看到我们的脸。……我在他们脸上看到了我自己所属的种性,中国人的模样。而这种种性,在今天我们的雕塑中已经失传了。这是一个好时候,我们重新来认识古典传统。”
这是一个好时候,我们从民间视频上重新认识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