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病房内外皆是春\霍无非

2023-03-31 04:25: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深圳滨河大道绚丽缤纷的紫荆花。\作者供图

  我邻床的患者终于从手术室推回了病房。

  这是一位杖朝之年的老人,双目紧闭,仍未完全从麻醉状态中甦醒,手术时间过长,看来费了周折。医生、护士麻利地连接开启了床柜上的监护仪器、挂瓶输液,老人削瘦的形态,如同近处深圳中心公园遇到寒流的树桠。

  老人的三位亲属在床边关注着他,两男一女,年纪未及不惑,不时用客家话小声嘀咕着。他们持久地看着亲人,那神情,是牵挂,是期盼。这一晚,谁也没离开病房,陪护的床櫈不够,就轮流休息,老人一哼哼,全都惊起,细致观察,一直熬到天明,弄得倦容满面。

  陪护过住院父母的我,尤其能理解他们,为了长亲的病情好转,付出的辛劳不仅在体能上,更多的是在心神上,心比体累。老人睁眼了,三人商量片刻,两位男士先后离开,留下的,是姿仪文静,宛若雕像的客家女子。

  同一病房的人,唠扯几句是少不了的。我问这位女子:两位男士是老人的什么亲属?她答:回去的是他侄子,买早点的是他儿子。我又问:那你是老人的女儿囉?不,他是我家公。这个回答出乎我意料,好一会没说出话,眼前这位女性不简单呐,陡生几许敬意。以往我见过当儿媳妇的探病,往往是拎着汤水或其他营养品,随夫家家人到医院探视,尔后一同离开,鲜有留下陪护的,更何况是公公呢。患者们夸奖这位儿媳妇时,她淡淡地说:这有啥,我们那儿都是这样的。

  老人可以坐起来了,由于手术的创面较大,还不能下地,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仪器撤了,好几日昼夜不停输液冲洗创口,全仗独儿和儿媳照料。可是没两天,只剩这位儿媳妇一人陪护了,原来是她不愿丈夫耽误上班,硬生生“赶”他走,以己单薄之肩,扛起陪护的担子。抹脸漱口,买饭端水,倒尿拭污,输液看瓶,勤快耐劳。有道是一个女婿半个儿,同样,一个儿媳半个闺女,处好了,也是贴心的“棉袄”。老人对儿媳妇非常客气,话语不掩感激,看得出这个家庭的和睦。

  我是个爱读之人,住院带一两本书打发时光。当她看到我的枕边书时,眼睛一亮,说:叔叔,你是老师吗?我问何以见得?她喃喃地说:现在读纸书的人少了,只有老师不是这样。话里语中,透出对文化的尊崇,这是客家的民风。凭直觉的她没完全说对,我退休前除了给员工讲课培训,当过短暂的“老师”,大部分时间是人为我师呢。我习惯将脑袋靠着床头半躺看书,她说:叔叔,这样伤脖子,我帮你把床摇起来。当我躺下输液时,她劝我困了就睡,打完了她叫护士换瓶。对于其他患者,她主动帮打开水,下楼拿外卖,俨然是我们病房的好“义工”。都说客家女子贤惠善良,乐于助人,眼见为实呀。

  作为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她可以放弃些收入请假陪护;身为一位母亲,家中的孩子她实在搁放不下。多少次,她和在龙岗家中的孩子通电话,嘱咐一定要听阿婆的话,好好做作业,阿公的病好了,妈妈就回家。是这般儿女情长,爱意绵绵,打动着每一位在场的人。

  阴沉的春寒并不能长久,暖暖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满室生辉,老人可以下地行走了。披着金阳的老人,苍白的面庞似增了血色,精神也好多了,爱开玩笑的患者说:老伯,你年轻了十岁!

  我的治疗告一段落,临出院,她告诉我一个小“秘密”:陪护的老人是丈夫的养父。我的心弦再一次震撼。

  坐在回家的车上,滨河大道两旁紫荆花红粉白紫,开得绰绰约约,轰轰烈烈。春色萌发,大地回暖,同样也温暖着人们的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