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镛)在家乡嘉兴捐资兴建的“金庸图书馆”,不久前传来因当地市政规划而面临被清拆的消息,引来多方关注,幸好最后经过多次协调后,确定原址保留并优化,继续弘扬金庸的武侠文化。
在金庸的家乡设立金庸图书馆,可谓顺理成章的事。在香港,除了位于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内的金庸馆设有一个常设展览,不见有其他纪念金庸的纪念馆、博物馆或图书馆。
取材自金庸小说的电影、电视、漫画、动画,乃至电玩游戏,历久不衰。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华人社会,尤其是视觉文化方面的影响深远。一九五五年,金庸在《新晚报》开始连载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纸风行。金庸厉害之处是他不只写小说,后在一九五九年创立了《明报》。他是一位读书人、一位知识分子,著作等身,也留下大量手稿。除了写小说、散文和社论,还经营一间具影响力的华文报馆,金庸的成就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香港故事和中国故事。
香港要发展文化旅游,自然要讲好香港故事。对于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旅客来说,金庸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曾在当地引起热潮,可说是他们的集体回忆。换言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对南洋地区影响甚大。
若果香港要建立一座金庸图书馆或一座具规模的金庸博物馆,笔者认为这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另外,香港的大专院校也应该推动“金庸学”,鼓励年轻学者研究金庸。内地、台湾都有很多人在研究金庸,为什么在香港就少见有,而是将研究金庸单纯作为兴趣或是个人研究,并没有在正规的学术体系上建构成专科?
发展文化旅游,需要由研究做起。所谓的“调研”,需要由大学启动研究,研究后的成果可作不同用途,可以是展览,也可以是文学教育和旅游资源。在笔者看来,这些都需要由研究作为基础。香港八间大学应该发起和构思如何建立金庸图书馆,建立“金庸学”的体系,才能够形成更多文化旅游的底气和资源,创造更多有深度、有感染力的文化旅游项目。若有金庸图书馆、金庸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地标,相信有助香港发展文化旅游增添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