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变身的老蚕房\朱昌文

2023-05-24 04:25: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九江“大蚕房”农家菜馆外貌。\作者摄

  蚕,可说是一种伟大的昆虫,牠吐丝结茧,成为丝绸的主要原料,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家蚕是由野蚕驯化而来,在中国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从考古学家在吴越地区发现的丝绸实物来看,在五千年前的江南地区就有养蚕业。相传早于公元前三千多年,黄帝的妻子嫘祖就开始“养蚕取丝”。中国丝绸历史悠久,汉代已经出现把中国丝绸运销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其后再有由福建和广东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河网纵横,温暖湿润,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和适宜养蚕区域,特别是合称“南番顺”的南海、番禺、顺德三个县都是以“桑基鱼塘”生态模式闻名的富庶地区。这种独特的生产模式就是利用鱼塘养鱼,塘基种桑,桑叶用来餵蚕,蚕粪用来饲鱼,而塘底肥沃的塘泥取上来又可作为桑树的肥料,如此循环利用,便收到“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

  笔者出生于南海的九江农村,幼时看到许多村民养蚕的情景,至今未忘。记得村里有不少房屋都用来养蚕,走进屋里,看到忙着给蚕儿餵桑叶或是缫丝的多是妇女。屋里周围摆满用竹片编织而成的蚕床,上面布满无数的蚕虫,牠们蠕动着多节的躯体,不断地啃食桑叶,发出轻微的声音,好奇的小孩子们都会看得很有兴趣。对我来说,最有兴趣的还是品尝蚕蛹的美味,母亲常用豆豉蒜头加薑葱辣椒爆炒蚕蛹,香气四溢,这个地道菜式,最能令我们吃饭时胃口大开。

  养蚕业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的产业,蚕儿基本都喂食桑叶,因此要用很多土地去种植桑树。据统计,三万条蚕在食用了一吨桑叶后,大约只能产出五千克的生丝,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丝绸都是一种名贵的纺织品。由于丝绸质料柔软、强韧以及艳丽,深受人们喜爱,往往供不应求。

  近年随着全国实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南番顺”地区的鱼塘数目和耕地面积都大幅减少,以我的家乡九江来说,早前回去看到,往昔遍布周围的鱼塘桑基和蔬菜田地,今天大半都消失了,变为街道和各类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和商场、住宅等,与印象中的乡村风貌大大变了模样。时代巨轮不断向前转动,人们对以往一些事物的消失,感情上不免会感到有点怅然,但从积极的方面去着想,旧貌换新颜,发展毕竟是好事。

  曾经蓬勃一时的九江养蚕业,现时仍保留了过百间完好的古旧蚕房,地方政府近年着力进行修缮活化,结合乡村振兴、餐饮美食、文化展览等元素打造成各有特点的“蚕房网红打卡点”,成绩逐渐显现。

  在逗留家乡一周期间,我先后光顾过三家由老蚕房改造而成的特色餐厅,印象颇佳。第一家踏足的是位于下西社区大伸经济社的“大蚕房”农家菜馆,这菜馆占地约五百平方米,青砖建筑,装饰古色古香,共有约十间相连的房,每间房可容一大桌人就餐。这菜馆以经营九江和顺德传统特色菜式为主,包括爆炒蚕蛹、酿鲮鱼、蒸鱼肠等,色香味俱佳,品尝时童年舌尖上的回忆就在脑海浮现。

  第二家光顾的是位于下西五约文化楼旁的私房菜馆,有三间蚕房,面积合计约八百平方米,是一家成功打造成为具有园林特色的高档餐厅,我那天光顾时,看到顾客很多,座无虚设,成为九江新的“网红打卡点”。

  第三家光顾的蚕房餐厅新开张不久,位于下西太平村,是被尊称为“朱九江先生”的晚清大儒朱次琦的出生地。餐厅附近有一座于几年前建成的朱九江先生纪念公园。进餐时与餐厅老板聊聊这位受人尊崇的祖辈的事迹,是舌尖外的收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