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生在线/暖语\姚文冬

2023-08-01 04:02: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天暖后,带小孙子下楼晒太阳。别看他在家活蹦乱跳,可下楼就沉下脸,一脸不高兴。一连几天都这样。那天我正带他玩,过来一位老太太逗他,他竟咯咯笑起来,小嘴喔喔不停。我惊喜地说:“他见谁也不笑啊,看见你竟笑了,这还是第一次。”老太太听罢,连眉毛都带了笑意:“是真的吗?”次日,她又来了,一边逗孩子,一边问我:“昨天夜里,是他在哭吗?”我有点不好意思,肯定是扰邻了,但老太太并无责怨之意,还喜滋滋地说:“他哭得可真响啊,真有劲儿。”这位老太太有点面熟,又想不起是谁,好像多年前见过,现在看上去老了许多。

  后来在楼下遇到妻子的熟人,她说:“我婆婆夜里听到你们孩子哭了。”原来是她婆婆,就住另一个单元里。我说怪不得面熟呢,好像有多年没见了。她说:“病了好几年了,变得很胆小,担心自己活不长了,消沉得懒得下楼。但这几天爱出来了,说遇见一个不爱笑的小孩,见了她就笑,那孩子的爷爷说,只有见了她孩子才笑。她高兴地说,看来她还能多活几年呢。我猜她说的就是你。”没想到,我一句实事求是的话,对老太太竟有这么大的鼓舞,竟有了活着的信心?当然,这有些夸张。但是,的确每天都能见到她了,她天天都来逗一会儿孩子,拄着枴杖在楼下的小广场上走。

  其实,我那句话虽是客观表达,但的确含有令人愉悦的好意,老太太是喜欢的,虽然我没说“孩子和你有缘”、“孩子看着你面善才笑了”之类刻意讨好的话。

  俗话说,“美言一句三冬暖”,这世上还有一种语言,算不上“美言”,客观自然,不褒不贬,但却自带温度,我称之为“暖语”,就像温度不高的暖水袋,不热烈但很熨帖。

  “暖语”在生活中随处可听。有一年,单位提拔了几个人,其中包括我。自然听到不少恭喜的话,但多是恭维,有的甚至露骨,虽是好话,却感觉承受不了。而有位同事的话,通过别人传到我耳朵里,却让我心里暖暖的。那也是议论这次提拔,当说到我,这位同事说:“他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这句话,比先前各式各样的恭维都耐听。

  “暖语”虽是善意的自然流露,但也可以“修饰”,比如以幽默的方式表达。

  一位朋友初次写文章,让我帮忙润色,我发现选材不错、语言朴实、感情也真挚,只是技法不熟,题目也直白。我便给他顺顺语句,调整段落,改了一个贴切的题目,推荐给报刊发表了。他看了说,这么一改好多了。我说:“主要是底子好。”他诙谐地回应:“帮子也不错。”他巧妙借用“鞋帮子”和“鞋底子”的关系,比喻了我们的合作,既自谦,又表达了对我的感谢。这样的对答令双方都很舒服,无论我对他的肯定(“底子好”)、他对我的感谢(“帮子也好”),都在心理接受范围之内。

  与“暖语”相对的,应叫“凉语”吧,“凉语”虽不是恶语,也不是冷言,但自带凉意。有位同事的儿子大学毕业,通过艰难的笔试、面试,被一家公司聘用。这本是一件喜事,大家知道了都表示祝贺,夸孩子有出息。却有另一位同事说:“找的关系很硬吧?肯定的,那家公司很不好进。”同事悄悄跟我说,知道他也是好意,但这样说话,让人心里感到一股微凉,不好消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