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街市活化后,于二○二一年重新开幕,是“保育中环”其中一个主要项目。但在笔者看来,活化后的中环街市在保育方面没有太大突破。若果把它变成一座博物馆,介绍如中西区饮食文化或中西区历史的城市馆,会不会更有意思呢?
中环街市处于中环核心地段,在保留原有外观,有没可能加建成为高层大厦,创造一个更有特色的中环地标和商业空间?如今的中环街市没有保留其原本别具特色的自然通风设计,而是变成一个冷气商场空间。有时,香港的保育项目并没有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尤其在保育建筑物特色方面,改建后反而有所失色。
笔者认为,现在中环街市的营运方,其实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如何因应中环街市的活化,为中环打造一个全新的集娱乐、文化、商业于一身的空间。这一方面也有可借鉴的例子,比如日本涩谷最近兴建了Rayard Miyashita Park、Scramble Square等新形态商业空间,里面除了食肆商店外,还有剧院,可做一些商业性的演出。中环街市亦有潜力发展为一个综合型的商业空间,里面包括酒店、剧院、展览空间、商场、有高空特色的餐厅等。进一步说,大可举行一个设计比赛,探讨在中环兴建一个全新类型的空间的可能性。因为中环街市的心脏地段、面积又够大,相信它改建成一个富有趣味和特色的中环新地标大有所为。
作为旅游城市,香港应该要经常推陈出新,保持对旅客的吸引力。像东京一样,虽然因新冠疫情三年旅游业受打击,但三年后它在不同区域已经兴建不同类型针对不同消费群的商业空间和艺文空间。这一方面不得不说香港需要急起直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蓝图和长远策略。
“保育中环”是二○○九年的施政报告提出的,现在是时候再构思中环作为香港的核心地段,它未来在娱乐、文化、艺术和保育方面,应该要有一个怎样的整全策略。而中环、上环、西环的中西区,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文化旅游规划发展策略。这些不妨从中环街市保育再思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