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点滴看交通\黄秀莲

2023-08-11 04:02: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若要采风问俗,了解一个地方的底蕴,那么观其交通吧。城市的脉搏昼夜不息,鲜活而贴地,全面又深入反映各区实况。畅顺则动若脱兔,轻车十里,一路花香;壅塞则令人肝火上升,九窍生烟,只恨胯下不是飞天的鬼马神仙车。唉,塞车是试金石,足可考验司机与乘客的修养。咸阳路远,驿马奔驰,置身其间的小市民,唯有灵活走位。

  月前双眼都要动小手术,手术后召的士回家,还未到正午哩,明知红隧不会塞车,可是司机曾指点:“若说过红隧,休指望有车应你。”

  红隧最早落成,当年由沈殿霞高踞香车率先穿过隧道。隧道缩短港岛与九龙距离,多年来收费廉宜,骑士自然趋之若鹜,塞车自是难免。的士司机寸阴是惜,想多落几支旗,当然不愿走红隧,于是明知道过东隧是绕大弯,也唯有电召时主动说:“从尖沙咀回港岛东区,东隧。”毋须久候,的士已在楼下。红隧回家路短,刚动完手术始终想尽早休息,于是一登车,就给司机选择,过东隧当无问题,过红隧则另付二十元小费,结果两次司机都朝红隧奔去。

  翌晨九时一刻覆诊,这时段三条隧道都有车满之患,召的士毫无把握,唯有坐地铁。护士千叮万嘱切莫去人多的地方,最怕撞伤眼球。纵有护罩与纱布保护着眼睛,又怎放心呢?电梯上前面乘客把背囊一甩,车厢里人家手肘无心一碰……平日寻常不为意的小动作,都是四伏的危机。我小心翼翼踏进最后一卡,那儿人较少。步出路面又见追巴士的狂跑,我在哆嗦,只怕遭撞倒。病人苦处,其他人未走到这一步,未经历这艰难,不会明白。

  繁忙时段召车艰难,原来的士司机人手不足,从前他们收入不错,奈何今非昔比,自然减低了入行意欲。司机付了车租、油钱后,且千万别吃“牛肉干”,如此七除八扣,剩下的只可餬口罢了。

  近日三条隧道收费拉近,私家车实行“六三三”,的士划一收二十五,政策能否解塞车之弊?尚待观察。然而车马竞奔,纷纷忙忙,乱乱匝匝,那是任何大城市必然且宿命的光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