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寒山寺位于苏州城内。\资料图片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内,相传建于六朝时期,距今已有超过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其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我亦心向往之。近日难得造访,是为一记。
穿过“寒拾遗迹”的高大墙门,便进入寒山寺景区。在几百米长的通道边,挂满了众多咏诵寒山寺的诗,除了最出名的《枫桥夜泊》,还有唐伯虎的《寒山寺》等,烘托着寒山寺的历史和盛名。走了一段路,在水波粼粼的古运河对面,碧瓦黄墙上赫然出现“寒山寺”三个大字,这就是寺庙的入口。
寒山寺内,香火缭绕,游人如织。大雄宝殿内,不少善信跪拜祈愿。大雄宝殿外,许愿的红丝带被密密麻麻地绑在香炉上、树上、砖窗上乃至石像上。细长的红丝带随风飘动,隐隐地透出人们手写的愿望字句,也是一景。大雄宝殿后方是藏经楼,门口悬挂着赵樸初所题的“寒拾殿”牌匾,笔法苍遒有力。藏经楼侧面是钟楼,应该就是“夜半钟声”的源头了,此处有不少游客在静候敲钟。过“德福”石门往后走,就来到寒山寺标志性建筑——普明宝塔。普明宝塔高五层,为仿唐式。宝塔台座四角的草坪上有石灯笼。宝塔外侧绕有池塘,池塘上架有露台,露台有桥与宝塔相通。塘内的肥美锦鲤,游来游去,逗人喜爱。围绕着普明宝塔的四周墙上是“寒山寺碑廊”,挂满了历代文人墨客们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枫桥夜泊》,堪称《枫桥夜泊》的“书法特展”。
大雄宝殿─普明宝塔是寒山寺的“中轴”,“外环”则散布着假山怪石、葱绿植物、娇艳小花和小桥流水等景观,一步一景,引得游人纷纷拍照。其中有两批拍照游人让我印象深刻,也窥见当前的一些风尚。第一批是几位身穿汉服、面容姣好、身材婀娜的美女,她们在嶙峋怪石中摆出多个造型,让摄影师拍摄──这是“汉服风”。另外一边,是一位身穿校服的小男孩,他的妈妈正对着他拍视频。只见小男孩对着镜头,皱着眉头,极不情愿地拖着嗓音背诵《枫桥夜泊》:“我是三年(二)班──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行,都到第七次了,还磕磕巴巴的,重来。”他的妈妈不耐烦地摆手:“瞧你背成这样,妈妈怎么发抖音和小红书?”──这则是“鸡娃风”。在千年古刹,见证当下潮流,古今风华,相互辉映,颇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