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岛的三宝垄、日惹、梭罗、峇都,我没到过的只有梭罗。其他三个古城,虽然去过好几次,但每次走马看花,因此还是兴致勃勃地参观。像日惹的婆罗浮屠大佛塔,去一次怎够?
对梭罗的期待,倒非因为没去过,更重要的是被歌曲《美丽的梭罗河》所吸引。梭罗市安排在古城游的最后一天,只有一天的行程。当天参观了苏丹皇宫和峇迪店,眼看一天将尽,在车上,我又忍不住问了导游会到梭罗河参观吗?他依然说会的,会的,但不是现在。我暗念,这次千万不要擦身而过,失之交臂。
我想知道梭罗这个城市的游客可能不太多,毕竟在印尼城市大小的排名榜上它也不靠前。但文学艺术的影响力甚大,比如很多人到苏州一定要去看寒山寺,那是因为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写得实在太美了,寒山寺因此名扬四海。同样,梭罗河也是因这首《美丽的梭罗河》而遍传亚洲多地。
《美丽的梭罗河》由印尼著名音乐家格桑(Gesang Martohartono)在一九四○年创作,是一首具有印尼民歌风的作品。其曲调气势辽阔悠远,抒情气息浓重,蕩气回肠,表达了印尼人热爱生活和土地的愿望,富有感染力。这首歌曲印尼语是Bengawan Solo,后有多种语言版本的演绎,歌名又译为“曼卡湾苏罗”、“文雅湾梭罗”。
以前看寒山寺,但见周围一片现代灯火,处处灯笼、店舖,商业气息弥漫,与诗词中描述的那种迷离、神秘的气氛有所不同。而梭罗河,早前读过别人的游记,感觉现实中的梭罗河也不如歌词写的那样壮观、那样辽阔和优美。因此,到梭罗河之前,也做好了思想准备,没有过高期望。
离开梭罗时,旅游车往西爪哇方向开,过了好一阵子,导游在车上说,梭罗河快到了,可以跟我下车,我带你们去,替你们拍照。至此才发现全车只有我和妻子下车去参观。
下车后还是看不到河流,主要公路两边都种植了密密的树木,树木之后还有高高的围栏围住,什么也看不到。我们跟导游过马路,导游让我们在围栏外马路边稍等,他和看守的人说明来意──香港来的游客想看看梭罗河并拍照。看守人才在一个铁製的小平台上打开小门的锁,我们登上平台,纵目望远,目之所及是梭罗河近公路一侧都围起围栏,好像在进行什么工程。梭罗河河水浑黄,倒也不太狭窄,对岸是丛丛林木,晨早的阳光强烈,照射着河面。我们以河为背景拍照留念,也许角度逼迫,空间太小,面部反光,效果都不太理想。
我们怕车上的旅伴等得太久,赶紧下了平台,妻子塞给看守人一点小费。就在要过马路回车上时,才发现路侧有一列用各种颜色竖立的大木牌,那是印尼文的梭罗河“BENGAWAN SOLO”,我们站在其左侧拍了一张,总算“到此一游”了。
终于看到格桑在八十三年前歌颂的梭罗河了,他哪会想到八十三年后,有一对老夫妇特地在旅途中下车探望梭罗河,向他致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