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在大学任教,教的是大学生的写作。初初得知要教写作,我不禁挠头,觉得这门学科真是既简单又困难。简单的是人人小学开始便有语文科,至大学已写数不清的日记及习作,各种文体信手拈来,多数人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亦能写出一篇语言和逻辑皆佳的文章,难的是正因为对于语文科,对于中文写作太过熟悉,像是一些人对于自己每天相见的家人不再会用心一样,很多人停止了对写作的思考,认为写作无非是多背诵些名人名言,一些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然后把它们各自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凑足字数便万事大吉。总的来说简单在于人人对写作都不陌生,有基本的认识,难在于学生究竟如何看待写作。
不知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困扰,跟语言相关的科目中最怕的是写作,假期功课中的写作部分总是放在最后一项去完成,认为写作是需要绞尽脑汁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哲学家、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曾写道,“写下即时的想法,那些不求自得的想法往往最珍贵”,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一九二二年初版的《文章作法》中也这样说道,“写作是有不得不写的缘故”。听起来写作应是有感而发,没有压力的,只是需要将我们心中可能还没完全成形的,但又有些难以安放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写作因此也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不是神秘和艰难的事儿,不是只有作家能写,而是人人都能做到,只需拿出纸笔或打开电脑,由写下第一个字开始拥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不被打扰的时光。
在开始不害怕写作的基础上,如若成为习惯并时时练习,让写作成为日常生活和自我表达的一部分,文字便会以它的方式回馈写作人。写作人会发现自己对生活更加敏锐了,能捕捉到以前一定会忽略掉的细节;情感表达更加顺畅了,能直面自己的内心;思路更清晰了,只有写下来才能真正知道一件事自己怎么想又该怎么做。
写到这儿我大概知道了写作科应怎么教,我想写作不仅仅是学生要修读的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十几周的授课,更是伴随他们以后工作和生活的基石,是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良方。只有知道为什么而写和可以写些什么才是持续保持热爱和觉知的原点,术的精进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