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思南不思议\李 梦

2023-08-31 04:02: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思南书局内可供独处阅读及冥想的角落。\作者供图

  上篇专栏介绍有“全世界最高书店”之誉的朵云书院旗舰店,如何善用区位及线上线下协同的优势,吸引市民及游客到店打卡,营造阅读氛围。今次再来谈谈同为上海知名书店的思南书局,怎样透过选品、布局陈设和策展种种,打造“上海的人文书房”。

  与朵云书院一样,思南书局的运营方同样在选址上花费不少心思。不过,相较于位于上海金融新地标的朵云,思南更乐意借由旧址的改建与活化,将旧物赋予新意。思南书局所在的上海复兴中路,坐落着不少历史文化建筑,其中位于五一七号的那幢,曾经是北洋军阀冯玉祥的居所,后来民国知名文人柳亚子等,也曾在此居住。五年前,此故居变身书局,因附近的思南公馆而得名,从此以新面貌对外开放。

  我们到访当日并非周末,店内客流不绝,许多读者像我们一样,尚未进店已忍不住在门前打卡。这幢近百年历史的洋房,楼高四层,外墙满是绿茸茸的爬山虎与深色的砖墙互为呼应,倏忽宛若时光回溯,穿行至多年前某个阳光下或雨中的安宁午后。单看外观已文艺感十足,进入店内,更是常遇惊喜。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呀地响;砖墙、深色的木书架与窗边的绿植,俨然是爱书人心目中理想书店的模样。

  因面积并不算大,思南书局在选品上更为聚焦。以打造“上海的人文书房”为目标,店内书种以文史哲和艺术为主,亦有“伦敦书评书店”和“童书区”等专设空间,满足垂直受众所需。空间的窄小,并未成为思南书局的局限,反而成为其特色与亮点:两排书架的间隙,贴着墙面摆一张单人书桌,坐在桌前,可看书、可冥想,也可仰头透过高处的小窗望一眼窗外的云,享受独处的惬意;墙边书架,并非密密麻麻全塞满书,偶尔单取一个或数个方格,以《长安三万里》等热映电影为主题,配合展示唐诗宋词或中国传统文化图书,方寸间见巧思。书店内亦专闢艺术展览空间,不求大,单求取意新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从业者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一座城市的书店,不该千篇一律,应是各有各性格。朵云的开阔、张扬,与思南的内敛与静谧,互为映照,亦彰显了上海这座城市且动且静的魅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