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日本学者富田升著《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右图: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王羲之《游目帖》之唐代摹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毁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化为灰烬。这帖最后露面是在一九一三年四月九日在日本一个仿照东晋文人雅士唱和的兰亭诗会活动上。为什么这件珍稀的唐代摹本会流散于日本?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即清末民初期间,中华大地经历战乱,不少清宫以及官宦世家承传下来的艺术品或文物因此而流散于市。文物中介商人如掮客就应时而生,不少的是来自日本,《游目帖》摹本就是经文物掮客卖到日本,成为广岛安达万藏的收藏。
日本学者富田升写了一本《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于二○二一年出版。富田升访问了百多位亲历者,及开列出二十多张文物交易数据表,通过“山中商会”的足迹,对我国文物流失作出一些提示。
这些日本倒卖古物的文物掮客(富田升称之为古美术商人),按各类文档纪录看到的有:“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壶中居”的茧山顺吉父子、“龙泉堂”的茧山松太郎、“好古堂”的中村作次郎、“不孤斋”的广田松繁、“文求堂”的田中庆太郎、“鹤居堂”的藤田弥助及收藏家兼商贩的浅野梅吉等等。
“山中商会”是众多掮客最有名气的,在当年北平开有最大的商店,搜购古物。“山中商会”第一任社长是山中吉郎兵卫,他主营茶道具,把女儿许配给其中一位学徒安达定次郎,入赘成婿后改名为山中定次郎,接任成为第二任社长后,转变经营方针,一九○一年开始在北平设立了办公地点,再成立上海支店,扩大文物贩卖网络关系,以便大量搜购珍贵艺术品及文物。“山中商会”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及伦敦亦先后开设支店,在中华大地活动三十多年搜集古物及书画经其渠道卖到欧美市场。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及其家族成员是其主要顾客之一,一九二四年“山中商会”纽约支店向他提供两尊出自灵隐山的唐代佛像,其中一尊失去双臂及头像,多年后运往伦敦展出。“山中商会”亦取得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创办人富勒的信任,卖出大批中华古物。
山中定次郎将珍贵的中华文物源源不断发货到世界各地,更包揽清代恭亲王府历代收藏两千多件藏品。恭亲王府收藏丰厚,据《清国事变战史》指王府当时位于日军占领范围内,军队“保护王府不受暴民掠夺”,也是这个特殊情况,小恭亲王溥伟(奕䜣之孙)最终将书画以外的藏品一并卖给他。这些藏品包括青铜器、瓷器、珐瑯、家具、石雕、织绣、牙雕、玉器及翡翠等,他保留部分外,一年之内就将这批王府珍宝送到纽约及伦敦拍卖,全数拍出。
二十世纪初发展铁路交通,建设过程中发掘出不少古墓,出土大量陪葬品,令这些掮客的目标从地面上兼为地下丰厚的王侯墓中器物。著名的洛阳金村大墓是其中之一,大批盗掘出的玉器及错金银青铜器是经“山中商会”卖与美国费利尔美术馆。山西天龙山石窟的圣寿寺四十五尊佛首也因当地盗贼赃物被收买而倒卖到海外。
在这百年间,亦有大量珍贵文献书画流散海外,其中明朝的《永乐大典》尤令国人痛心。《永乐大典》因清宫翰林院在英法联军掠劫,以及其后的动乱失落了大部分,有一百一十卷落到文物掮客手中贩卖到日本,另有近百卷卖到世界各地的由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及剑桥大学及德国的大学及博物馆收藏。唐代阎立本(传)的《历代帝王图》及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图》等亦是经“山中商会”之手卖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在战乱动荡的年代,大量文物流散海外,是民族的伤痛。有说在该时刻通过掮客卖往境外有令文物免于战火灾难、人为破坏,让外人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交融;但事实上流散海外的文物多沦为私产、或变成权贵交易的商品,况且这些掮客大部分是贩卖贋品及赃物、追求暴利不择手段,无法让人了解实实在在古物的文化涵义及历史变迁的印记。
部分珍贵中华文物流散世界不同地区,在海外博物馆作研究工作的华裔学者,能梳理在当地有关我国一些文物流失过程及探讨其缘由,进而推动归属,对中华民族文物传承有极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