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深圳万象食家。\作者供图
星期六上午日光灼灼,跟随东铁线熙熙攘攘的人潮,不到一个鐘就和朋友从金钟来到深圳罗湖口岸,耳边是广东话、普通话和其他各种乡音的“奏鸣曲”。在疫后复常经济文化活动复苏的潮流下,我们也顺势成为周末深港“游牧”一族。
顺利过关后,搭乘口岸的地铁,换乘两次之后来到笋岗站,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直奔地铁上盖的新落成的一家以市集为主题的购物“公园”─万象食家。说是公园,因为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一个单体商业建筑,而是一个兼具商业街、购物中心、地下美食市集和城市广场功能的复杂综合体。此外,首次尝试以美食和市集定位商业主题,商场的餐饮业态占比近百分之五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天堂。接驳地铁的地下一、二层整层都是餐厅、超市、市集,涵盖了各个地方的不同口味的美食选择,粤式、苏式传统美食、火锅、日式料理、西式点心,应有尽有。为增强客人的体验感,有些店舖还将一些特色食物加工环节作为现场表演的节目,好不热闹。除了实体舖面,大量的开放式店舖和外摆座位区将整个购物的行走体验变得趣味多元,走走停停,买买尝尝,有限的游览时间蕴藏无限的感官冲击。
来到地面层,豁然放大的中庭空间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从喧嚷繁忙的乡村市集来到井然有序的摩登都市。三个凌空飞起的盒子端部大悬挑,细长的圆柱和敦实的体量形成鲜明对比,失稳的视觉效果让人觉得三个盒子仿佛在向地面俯冲,动感十足,不禁在想要是能走上那个盒子的顶就更好了,建筑师也的确毫不令人失望地在其上设置了轻食、奶茶店舖,宽敞的座椅区搭配极开阔的视野,整片玻璃幕墙将室外商业街从视觉上带入购物中心的内部空间,充分的自然采光也满足人们对户外空间感知的需求和向往。
穿梭于各层的商铺间,明显感到这里的商业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但牺牲少许可租用面积换来的是宽敞舒适的交通空间,不同于大多数商业店舖的“雄心勃勃”,这里的气氛閒适慵懒,比起高效地采购实体商品,更像是在温和地推广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很多舖面的一半面积甚至更多用作展示、体验,这个近年来的零售新趋势越来越成为一种和网购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商业模式。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尽管如今已渐进尾声,但其引发的后疫情时代不知不觉已经来临。大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交、饮食、娱乐、出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承载人类活动的建筑物也随之演化出新形式、新功能,反之,从建筑的自觉、不自觉的演变中也可窥见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动向。